【摘 要】传统声乐课程对独立封闭的教学模式予以秉持,制约了课程教学的交流性、整合性与开放性发展,故实现声乐教学的开放性与协作性教学是最大化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声乐教学中开放协作型项目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传统教学弊端,改革声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声乐教学 开放教学 协作教学 教学模式

作为培养学生从事音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声乐与基础音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中的音乐课程存在直接联系。当前,我国高校实施扩大招生战略,高校衍生出的独立艺术(含音乐)学院呈逐年增加之势,高校艺术学院的整体发展前景乐观。但不与之匹配的是,艺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却未相应提高,各专业教学依停留于原有的“复制”模式,受到“本本”与“框框”教学思维定势的束缚,无法达到艺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本质要求与目的。基于这一因素对我国艺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与挑战,笔者力求以声乐课程教学为案例进行“以点突破”的探索,通过声乐教学改革寻找更高效、更积极的声乐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1.声乐教材编排存在思维定势,依旧延续“教师机械式传输”的知识密集型模式

在进行声乐课教材编排时,很多高校都是直接“拿来主义”,即使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形式上的“加工”,也多是“换汤不换药”,教材通常以理论知识的堆积为主。如此编排是对学生升学前的“知识灌输”进行延续,学生在拿到教本后很容易丧失学习声乐的原本兴趣,而一线教师也只能采取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在此形势下,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心理与教学心理都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2.高校艺术学院对声乐课教学的定位不够清晰,支持力薄弱

当前,很多高校艺术学院在声乐教学定位或安排中存在定位目标模糊、概念混淆等现象。对于教工与教务监督而言,部分高校的声乐课中依旧存在“基础知识课”“基础训练课”的定位,教学实践本应与一线文艺工作需要相贴近,却在扭曲式发展中变为了大规模的知识概述,声乐练习内容并不多。不管是校方、院系还是教职员工,对高校声乐课程的定位与支持均不强,导致声乐课程直接变成了对理论的重叠,教学内容毫无新意。严格地说,高校对一线教工的审核有其积极意义所在,很多高校艺术学院的一线教工都有传统“学院派”的教学经历,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拥有硕士、教授等高学历与高职称。2010年以来,我国各高校、各院系在引进新教师时都开始要求以研究生为起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提供了保证。但是,由于高校对实践经验的忽视,含艺术学院在内的很多学院都开始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关注丰富理论型人才的同时未引进与实际教学目标所需相贴近的、经验充分的实践型教工。受限于学习经验的定势,很多教职员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将以往学习作为模本,缺少实践性拓展。

3.欠缺与时俱进的适应性,无法与现代教学模式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对“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予以采用,教学单调且枯燥,照本宣科特征突出。随着现代多媒体与现代课堂语音等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大高校开始摒弃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但仍有不少院校存在经验不足、技术支持力度弱、硬件设备不完善等问题,急需后续资金的大力支持。此外,有的院校虽然已完成了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但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方法及教工教学思维定势,依旧面临着多媒体影音屏幕用作“黑板板书”的尴尬局面,知识点罗列密集。教师或利用课前做好的PPT直接讲授,或借助鼠标实施“机械化”点击教学,这是对现代教学理念的扭曲,无法契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原本目标,不能对声乐教学的要求予以满足。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难以把握学生心理

“师生互动”在高校教学中十分重要,有利于提升师生对知识与实践的互动性感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在知识理论层面与教学实训训练层面对互动环节进行把握时,教师都能做到对学生学习声乐积极性的增强。然而,与之相反的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声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只是自顾自地累牍知识点,或以传统经验进行密集型的枯燥训练,实践过程没有信息,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此外,教师难以掌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长时间下来,声乐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开放环境与协作学习理论指导

1.对声乐教学开放的定位

教学开放应基于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与对实践能力的增强目标,遵循对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注重要求,对因材施教、培养个性的教学原则予以贯彻。在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时,教师要注重学习的自主性,从各个层面体现学生占主导地位的自主式学习。声乐教学的开放式教学内容应满足设计性与综合性要求,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的综合设计中接受思考、失败、再思考的训练。只有如此,才能持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

2.协作学习

作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一种学习策略,协作学习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它对建构主义倡导的认知工具、社会建构及认知分享的观点予以集中式体现。协作学习的组成要素有四个,分别为小组、成员、辅导教师与协作学习环境。在小组协作参与活动时,单一的学生个体可同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分享,这一环节内学生与学生可以通过对话、讨论等方式充分论证各项问题,最终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在学习中进行协作,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可得到进一步锻炼,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的能力也会增强,同时,还可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开放协作型项目教学模式的策略

1.教材开放性阅读指导

当学生接触新作品时,通常会简单地认为只需唱准音符与节奏即可,对歌谱上其他重要标记有所忽视,然而,这些标记大都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演唱中正确理解作品、把握作品风格,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提醒学生提高对这些标记应用的重视。除此之外,当学生进行含钢琴伴奏在内的声乐谱阅读时,教师必须认真指导,此即常提及的正谱伴奏。正谱伴奏指专门为某一歌曲编配的伴奏,它们经作曲家精心编配而成。正谱伴奏对歌曲演唱者音乐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很多学生存在用正谱伴奏演唱歌曲时被钢琴伴奏带跑旋律的缺点,这要求他们唱好属于自己的演唱谱的同时,还要提高对伴奏谱的关注度,以实现对歌曲演唱效果的完美表达。

2.技能开放性学习指导

基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领悟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目标,教师一般可对自身特有的手势与语言加以利用。如果学生存在口齿不清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利用“咬苹果”三个字或手心朝下手腕大幅度抬起的方法向学生作出相关提示。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形成习惯,一旦教师有某一动作,他们便能在短时间内针对具体动作作出对应的反应,达到适时调整学习状态的目的。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都会采取理解——记忆——评价的方法向学生指导各种声乐技巧。众所周知,声乐学习有很强的抽象性,声乐教学采取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教师示范模仿,但这一方法并不唯一,示范过程中理论的辅助性讲述对于声乐教学而言同样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示范与讲解是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学生必须充分把握其中的意义,避免囫囵吞枣、盲目模仿等学习行为的出现。在此要求下,学生要基于对所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增强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在实际的记忆环节,学生切不可单纯、简单地记歌词与韵律,还要牢记歌唱时所做的各项动作,准确把握歌唱表演,真实表达歌曲所要传达的意境。

3.审美开放性能力指导

教师的实际教学要教授学生挖掘声乐作品内容美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所演唱的作品,寻找作品中各方面的闪光点,如歌词、旋律、节奏、结构等。同时,应结合创作者的本意与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演唱环节获取美的体验。在歌曲教学间歇,教师可不间断地播放优秀范唱,通过聆听经典音乐提升加强学生音乐修养,直接给予其审美享受,强化他们鉴赏声乐演唱作品的能力。在一段时间的播放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不同优秀范唱版本,指导学生采用对比分析法反复聆听,让他们体会不同节奏、音色、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最终在自己的歌唱中予以运用,逐步实现自身歌唱声情并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璐:《开放协作型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第128-129页。

[2]张雯雯:《开放协作型项目教学模式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第171-173页。

[3]王静:《高师声乐个别课与开放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安顺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79-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