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那么,如何运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呢?下面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生命的壮歌》为例,说明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分析教材,研究文本,确定主题

主题式阅读教学就是综合数篇课文,进行主题提炼,对零散的、独立的却有共同主题的篇目进行整合,增强课文之间的关联性,升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方便以主题为基础,拓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首先是对主题进行提炼,要求教师仔细阅读课文,同时结合单元前言中的引语,推敲揣摩每篇课文的深意,综合考虑,提炼出单元中所有篇目共同表达的主题,这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例如:《生命的壮歌》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对动物的描写,由于主要是对动物精神的歌颂,并没有展现出这些精神在人类这个集体中存在的意义,所以我把这个单元的主题定为“集体精神”,由动物之间的团结友爱上升到人类。围绕主题设计“有哪些集体精神”“集体精神的意义”“身边集体精神的体现”几个板块,根据板块安排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逐步加深理解。还要在各个板块中找到拓展点,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围绕教材,激发兴趣,延伸主题

确定了主题之后,要搜集相关资料,资料的种类要多样化,重在营造一个易于学生进入的情境,避免枯燥单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就主题的广度与深度加以拓展。例如:在进行《生命的壮歌》这篇文章备课时,设计了不同的情景短剧,列出集体活动中会发生的特殊情况,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表演,现场发挥,激发他们思考集体的含义和集体活动中需要的品质、精神。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结合特点,设计任务,凸显主题

主题式阅读教学是围绕主题的发散性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外的阅读拓展,更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首先是指阅读的快慢详略,然后是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与情感的升华。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巧妙设计阅读任务,带领学生初步学习阅读一篇文章的顺序与方法。在《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从略读到精读,带着问题再读,这是阅读方法的培养;巧妙设计问题,层层递进,从现象引发学生对本质的思考,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文章学完后再问围绕主题的发散性思考问题,是对情感的升华,环环相扣,按照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四、激活兴趣,拓展阅读,呼应主题

学习完第一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带着类似的问题,自己阅读第二个故事,学以致用,随学随用,巩固阅读方法,抓住重点,提高阅读能力。阅读的积累,不在课上,而在课下。但是小学生们不知道应该去拓展阅读,也不知道读哪些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课文学习完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人类需要这样的集体精神吗?这样的集体精神有怎样的力量?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学生对于这样比较深刻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认知,此时就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或观影,把课外阅读与课文学习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理念。此处,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这个集体”“人与自然这个集体”,拓宽主题,就会有更多的阅读内容可以挖掘。总之,教师要多发现课本中可拓展的点,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课程要求。

总之,阅读量的增加,是会伴随着阅读能力提升的,二者互相影响。教师要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里读书,养成乐读、好读、读好书的习惯,积累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爱上读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在没有能力走万里路的年纪,先读万卷书吧,书中自有秀丽山河、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