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质疑是学生的重要素养之一,学生只有具备怀疑精神,才能认真思考,认真实践。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究,更好地解读文本,使语文素养在质疑过程中得到发展。笔者结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分课文的教学,谈一点我的经验和做法。

一、寻找契机,让质疑成为需要

不能为了质疑而质疑,更不能利用外力来强迫学生进行质疑,只有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心需要,他们才能主动投入到质疑过程中来。所以,让学生质疑虽然可以预设,但是当学生进入不了教师的预设范围之内时,就要寻找契机,让学生主动发现质疑内容,并形成质疑思路。

比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时,有学生在小声议论:“最后的姿势是什么姿势呀?”接着,就有学生笑嘻嘻地说:“是不是睡觉姿势呀?”他的话引起了其他学生哄堂大笑。我知道契机来了,就顺着学生的话说:“那对于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有的说:“最后是什么姿势?”有的说:“课文是如何描写最后的姿势的?”有的说:“是做什么事情而形成这最后的姿势的?”……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就能够自主投入到阅读当中,并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因此,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寻找契机来调动学生质疑。另外,我们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发问,虽然出现了质疑的契机,如果教师不去鼓励学生质疑,不表扬提出质疑的学生,那么学生质疑的兴趣与热情也会慢慢消失掉。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不想问、不敢问的现象。所以,当学生提出质疑之后,我们都要给予赞赏,让他们感受到质疑带来的成就感。

二、营造环境,让质疑成为快乐

我们要让学生敢质疑,想质疑,并以能够提出质疑而感到快乐。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提问,允许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允许学生针对同一结论提出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即使是对教师的观点,学生也要敢于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只有这样,那些后进生才敢站起来说话,才能有他们自己的发言阵地,从而大胆表达出他们的心声。

比如:在教学《麋鹿》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与麋鹿有关的视频。当学生看完视频后,就会马上产生疑问:这是什么动物?怎么从来没有见过?看到学生满脸疑惑的表情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想问呀?如果有问题,没关系,可以提出来。即使错了也不要紧,只要能提出问题,那就说明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好学生。”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纷纷举起了手。质疑也层出不穷,“这是一种什么动物?” “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如何繁衍后代?”“视频中的动物叫麋鹿,我去过盐城,知道在大丰有一个麋鹿自然保护区,但为什么我国只在盐城设立麋鹿自然保护区呢?” “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一开始生活在我国,后来却被盗往欧洲。那些人当时为什么要把这些动物盗到国外去呢?”随着质疑不断深入,学生们想走进文本的欲望也就越来越强烈了。如果教师不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质疑,也许学生就不会冒出这么多新想法,在解读文本时也就不会出现多角度解读。

三、培育行为,让质疑成为习惯

在培育学生质疑思维的过程中,我们要从行为习惯入手,让学生养成有问必提、有感必发的习惯。首先,课前质疑习惯。在预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边学习边质疑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在质疑过程中自主探索,甚至会通过网络来解决自己的疑问。其次,课中质疑习惯。在课堂上,老师的预设往往与学生的思考不在一条线上,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疑问。这时,我们就要大胆让学生进行质疑,向权威质疑,向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同学质疑。再次,课后质疑习惯。有的老师认为,课后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有什么好质疑的呢?其实不然,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也许就会产生新的问题。而这时的质疑,就是对所学内容的升华。

总之,质疑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在语文教学时,我们要让质疑活动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质疑成为快乐,成为习惯,成为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