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康市旬阳县有一所山区学校,学校两边都是大山,校门口一条小河静静流过。这原本是一所秦巴山区普通的学校,可这所学校有一位“诗人校长”和三位“作家老师”,以及一群热爱文学的中学生,这使得这所有“文学范”的学校不再普通。

这所学校就是安康市旬阳县金寨初级中学。该校校长徐强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爱情、亲情、家国情怀等为主题,撰写诗歌几百篇,不久将结集出版;学校三位老师已分别出版散文、小说、随笔书籍各一本。

在诗歌里追忆过往的亲情

记者面前的徐强,个头不高,皮肤黝黑,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带着温度的管理”“爱生如子”等这些工作上的话题是他谈得最多的,如果别人不介绍,校长的繁忙让人无法把他与写诗联系到一起。“我是去年从别的学校调过来的,事情太多,现在都没时间写诗了。”徐强笑着说。他写的古体诗平仄、押韵讲究,现代诗感情饱满。

父亲的目光 永远是那样意味深长

您把人生的苦难深藏心底

您用凤凰琴把生活快乐地弹唱

您用瘦弱的肩膀书写着父亲的榜样

而如今 在生离死别二十年后

父亲啊——

我永远记得您意味深长的眼光……

徐强从一堆诗稿里,挑出一篇两年前写的《怀念父亲》,向记者说,自己父亲在60岁就不在了,记忆里父亲劳碌之余喜欢谈凤凰琴,边弹边唱。徐强在诗歌字词里,寻找对往事的回忆。

从大学开始,他就喜欢上了文学,开始尝试写诗,一段时间以来他写了很多值得珍藏的爱情诗,可惜的是搬了一次家大部分遗失了。参加工作以后,白天工作忙,他晚上抽时间写感悟、写反思。之前他走过的学校也很有文学氛围,在公馆初中办的有校刊《起点》,里面的校歌都是他作词,有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内容。

他认为,一所学校的文化是魂、文化是根,虽然社会很浮躁,但办学一定要静下心来,这样学校才会立足,质量才会好起来。为单纯地提质量,不一定有效果。为此,去年学校建成少年宫,借助慈善机构成立的启明书院,以及三位出书的作家老师,大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文学社团,由他和三位作家老师轮流给学生讲课,读书学习氛围很好。他说:“我们下次就搞诵读会,让老师向学生读自己写的诗歌、散文、小说,像西方的文学沙龙一样,很有意义。”

徐强校长和李兰宁、吴有臣、丰德勇老师(从近到远)

由“不务正业”到光明正大地写作

2015年11月,金寨初中丰德勇老师的第一本散文集《炉火时光》正式出版,这是他打小喜欢阅读的结果。丰德勇小时候就喜欢读书,那个时候读的是小人书。到了考上师范终于有了阅读的空间,一次他借了一本《平凡的世界》,看后把他震撼了,原来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书?虽然描写的是陕北的故事,可表现的都是生活、情感,和他个人、家庭都比较相似。从此,他喜欢上了文学作品。后来去宝鸡继续上学,两年里他更是废寝忘食地阅读,一天读一本书,不读完不睡觉。现在他自己买的有书架,买书的钱过万元,每次都要买近百元书。

读的书多了,他就想动笔写。2014年,在当地文学界师友和时任校长张正发的鼓励下,他把自己写的文字整理出来集结出版,这些文章是作者自2008年以来撰写的忆旧散文,一些已在报刊发表过。作为中学老师,他白天上课、备课、批改辅导作业,忙得团团转,只有到晚上写作,热爱、爱好是动力。一些人认为他不务正业,还有朋友告诫他把书教好就行了,幸得学校校长、家人以及文友们的支持。

初三老师吴有臣同丰德勇有几乎相同的文学创作轨迹,他写有小说集《号角嘹亮》。2000年他分配到一所山区小学当老师,当时学校只有两个人,闲下来他就喜欢看小说,最喜欢看周梅森的官场小说,他的小说吴有臣几乎都买了,每月都从不多的工资中挤出一定的钱买书。正是这一爱好让他尝试着开始写小说。“写的又不好,不敢拿出去发,又不敢让同事知道,让人觉得不务正业,那时候就是偷偷摸摸的。2011年并到现在学校,受丰老师影响,几乎天天在一块交流文学。开始在《旬阳文艺》《汉江文艺》上发,最后写了小小说在《华侨报》《中学生阅读》上发。2015年,张校长支持我两一人出了一本,徐校长来了我们更大胆了。” 吴有臣说。

老师写作到底是不是不务正业?面对这一问题,作为文学爱好者、学校管理者的徐强有自己的“算盘”。“通过你们的爱好带动老师、学生,整个书香校园就建成了,读书的氛围、学习的氛围就来了。”徐强告诉记者,“我更愿意给他们创造平台,包括我在其他学校,参加全县的文学活动有的请不准假,在我这里我是鼓励他们去的,这是好事。能把他们爱好变成成果,还能分享给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书里都是老师要说给你们的话

不同于散文、小说的创作,数学老师李兰宁出版的《那些花儿》是一本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随笔,写的是自己当了一届班主任,三年来与班上43个学生相处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故事。“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害怕学生毕业离开我的时候变坏,沾染上坏的习惯,所以我把我想说的话变成文字。他们走的时候我就千叮咛万嘱咐,当你们迷茫的时候,就把这本书拿出来看看,这都是老师要说给你们的话。我给这届学生说,我给上届学生做的事情还不够好,还有很多的遗憾,我想把遗憾弥补给你们,我还会做,做得更好。这届学生毕业时我也会给他们写本书送给他们,比上一本书写得更好一些。” 李兰宁告诉记者,她班上有些学生没有父亲,有些没有母亲,还有父母离异的,缺少父母的亲情呵护。为此,她给学生说,老师的心同母亲的心是一样的,在我手上带三年,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东西能够对抗外面的风风雨雨。

“诗人校长”和“作家老师”们的创作热情给这所山区中学增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影响带动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丰德勇对这种变化深有体会。除过是语文老师外,他还是学校校刊《阜之鸟》的主编。“我带的语文成绩不一定最好,可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兴趣、写作兴趣会有帮助,三年下来读书的良好习惯就能养成。”他说,“我在编校刊时发现,我们一些学生作文写得不错,已经由作文向创作状态发展了,有创作意识了,这种潜移默化让我非常欣慰。”

一次,文学期刊《旬阳文艺》主编向他约稿,那一期也需要学生谈阅读的内容,他就把一位学生的文章一并发过去。没想到后来他们的文章在同一期刊发,学生很自豪、很激动,逢人就说“我和丰老师同在一期发表”。文学在学生心里种下了种子,命运得到改写。女孩特别优秀,今年高考结束第二天就到南京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去了。

近四年,金寨初中有学生、教师发表、获奖文章近50篇。这所有浓厚文学氛围的学校一时被人称赞,旬阳县委宣传部称之为“金寨初中文学现象”,不久前该县作协在学校挂牌成立了“旬阳县作协南区分会”,当地一家散文学会在学校成立了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