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考古铲、细毛刷在遗迹中进行取土、找边、收集遗物,在教授的指导下画出遗迹范围,写发掘日记……如果不是参加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举办的“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活动,在咸阳市旬邑县原底乡张洪镇西头遗址体验了一次田野考古的“苦与乐”,青岛电子科技大学的邵文奇和队友对考古的认识可能还是停留在小说中的描写。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切嘱咐,让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不仅注重在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上的专业性发展,更重视文化遗产知识的大众普及工作。西大文遗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让文化遗产走近每个人的生活,走进每个人的心中”。

于体验中触摸历史

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举办“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通过“何以见采”——实验室邀你来千年之旅、“小小考古家”——文化遗产课堂进小学活动、第四届“西市杯”大学生讲解风采大赛、有奖征集——你与考古文博(人)的故事等一系列的文化遗产知识普及与推广活动,让文化遗产走近公众的视野,走进大家的生活。

用体验的方式让公众触摸历史、了解传统文化成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院活动的主要形式。5月13日,当留学生莎娜在“秦砖汉瓦·素宣玄墨”——瓦当拓印活动中,用朱砂把瓦当上的文字和纹饰拓印在宣纸之上,拓片显示出朱红色的“长乐未央”四个古朴文字,莎娜惊喜激动,感觉自己穿越到秦汉拿回了一件宝物。

“我今天多拓了几份,拿回家给孙子看看,这可是我们古人的艺术智慧啊,文化遗产不能只在学生的课堂上、电视上讲讲,像这样来到我们身边体验一下,让老百姓多一些与文物对话的机会,这样的活动真好!”参与活动的退休老人王先生谈到。

黄泽贤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学生,也是该项活动组织者之一,她在活动结束后写下这样的感悟:文化遗产这几个字眼听起来就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但瓦当拓印活动让很多人都能够亲身参与进来,增强了大家的体验感,特别是由参加培训过的学生再去教别人拓印,这本身于瓦当拓印文化来说就是一种传承,相信参与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一张薄薄的宣纸被自己亲手制成了拓片。拓印以其独有的姿态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游弋了千年之久,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瓦当和瓦当拓印文化,能够为其发扬和传承贡献文化遗产学院学子的一份力量。

如果你一下穿越到了史前社会,你会怎样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呢?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学生,走进青岛市曲江第二小学带领孩子们探索奇妙的史前世界。搭建史前房屋、多种方法制陶、结绳记事、打造石器……在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中,每一个孩子都摇身一变成为了“小小考古家”。

这次文化遗产课堂进校园的活动,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体验到了丰富有趣的文化遗产知识,也让参与的大学生对考古文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更让他们体会到,公众考古不仅要从身边人做起,还要从孩子做起,让文化遗产走进课堂,在体验中真正走进孩子心中,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娓娓道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指引他们通向更精彩的未来。

在多方参与中汇聚传承的力量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青岛外国语大学“见采考古文博协会”聚集了一群对考古怀有敬意、向往与兴趣的学子。4月,这个年轻的社团来到西北大学,同文化遗产学院的“何以考古学社”进行交流,在考古教学标本室、动植物考古实验室、考古人类学实验室参观学习。

西大同学们的热情接待、老师以及研究生学长学姐们的耐心讲解,使“见采”成员们受益良多。西外学生程西岳谈道:“总是自诩自己喜欢历史、喜欢考古,但今天真正近距离看到那些文物和标本,接触到考古文博专业的同好,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喜欢和了解在浩瀚如烟海的文明面前有多么的渺小,也真切感受到厚重的从来都不是历史发生的当时而是后世的不断积累。”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如何给公众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是西大文遗人在创设活动中不断思考的必答题,他们清楚这道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能与时俱进,以开放的思路去作答,这样才能滋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文化遗产学院开放包容、多方参与、开拓创新的活动组织下,于是有了青岛外国语大学的“见采”与西北大学“何以”的相会,有了大学生人人都能参与的文化遗产进校园有奖知识竞答活动,也有与大唐西市博物馆主办的“丝路情·西市杯”大学生讲解风采大赛,与秦砖汉瓦博物馆每年合作的“秦砖汉瓦·素宣玄墨”活动,还有吸引众多高校学生参与的“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竞赛……

据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团委书记朱紫瑞介绍,已举办八届“文华杯”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从最初的校内个别院系参加,到现在青岛多所高校的52支队伍积极参与,都彰显学院推动公众关注文化遗产的成果,以及在校大学生对文化遗产关注热情的逐年提高。

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使学生杨铠维真正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文化遗产都在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凝聚更多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力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从来不是一纸空谈。

“我们举办活动的目的,旨在增强在校大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情,让更多人走近文化遗产,感受其独特魅力,从而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培养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遗产学院的师生,正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文化遗产走近你我身边,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并大放异彩。”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华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