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中新课标修订、初中部编教材的使用,这些新变化给一线教师们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结合教师读者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和困惑,本报记者对思想政治学科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山东省首届中小学教学名师杨婉丽老师进行了专访,以期在与杨老师的对话中,与读者一起探讨思考如何更好地适应教学变革的新时代。

记者: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提出“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师们普遍认为这是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最具创新意义的亮点。活动型学科课程与原来的思想政治课程有什么异同?

杨婉丽:活动型学科课程与原来的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同之处在于课程本身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没有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没有变,作为一门培养中国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德育课程的性质没有变。正如人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出版社副总编朱明光所说“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塑造,不意味着改变其学科课程的属性,也不意味着赋予其活动课程的内涵,实质上是课程类型的创新。”

两者的不同之处表现在,首先,教学载体发生变化。活动型学科课程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活动探究帮助学生自主习得知识、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能够理解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教学主体发生变化。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知识是学生通过探究、体验、感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我习得的。第三,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以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目的是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活动型学科课程以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辩论法、案例分析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的学。第四,课堂呈现方式发生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以知识学习为主,课堂中呈现最多的是教师讲授知识、出示知识结论;活动型学科课程以活动探究、体验为主,通过体验感悟形成知识结论,课堂中呈现最多的是学生探究与分享。

记者:这些变化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哪些挑战呢?

杨婉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构建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也就意味着教师要有所改变。第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从主讲人向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转换;从“演员”变为“导演”;从重课堂传授转变为重课前设计;从重知识学习转变为重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培育。

第二,高度重视教学设计。从注重知识内容设计向注重教学活动设计转变。把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探究、情境体验,能感悟并形成知识结论。

第三,提升教学组织能力。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必须有高超的教学组织能力,在必要的时候能及时调控课堂节奏,扭转方向,确保教学活动不冷场、不跑题、不拖延、高效率,紧张有序地开展。

第四,发挥教学评价作用。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主,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竞赛测评等评价方式,及教师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良好的教学评价犹如美味佳肴中的盐巴一样不可缺少,适度为妙。

总之,课程类型的创新,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等都提出新的挑战,把课堂还给学生将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真正的课堂革命已经到来。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也会促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变革的同步化、一体化。

记者:您所在的青岛市灞桥区承担了初中部编教材的试教任务,在试教过程中教材内容不断有改变,包括从2017年9月起使用的部编教材,据说在近几年都会有改动,一些教师和家长认为教材的改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毕业升学考试,您是否认同此观点?

杨婉丽:在试教过程中可以感知到教材审查非常严格,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学性和专业性,真正体现了“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

部编教材在使用中会不断修改完善,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是很正常的,应该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毕业升学考试。教材修改只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知识,在探究与分享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有的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等核心素养和作为高素质合格公民应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记者:部分一线教师反映,相比《道德与法制》部编新教材内容的板块式设置,旧版的教材知识更条理化,在您看来部编教材的内容体例有哪些新特点?

杨婉丽: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内容体例上与以前的《思想品德》相比差异很大,首先,变条理化为板块式呈现形式。部编教材将过去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话题的教材呈现形式,改为板块式呈现形式,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六大板块呈现的:运用你的经验(导课--引入话题) 、 探究与分享、 相关链接 、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 、拓展空间(结课--拓展延伸)。这种板块式教学呈现流程,体现了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的建构路径。

其次,教材成为教与学的脚手架。新教材试图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搭建一个“脚手架”,使得即使是专业教师较缺乏的山区,也能让教师在“照本宣科”的教学中通过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等教材设计的活动版块,实现学生探究学习,克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第三、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出话题,倡导生本课堂。教材的每一节课都是从“运用你的经验”开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话题,经过几次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方法与技能指导,最后到拓展空间,整个过程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活动内容的,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问题设计聚焦学生个体感受,力图促使学生在交流、分享自己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激发其参与课堂对话、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打造生本课堂。

记者: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该如何适应和体现这些教材内容的新变化?

杨婉丽:教材内容的变化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教学设计必须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如:从学生生活入手导入新课,设计探究与分享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运用方法与技能板块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趣味性的、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课外作业等等。切忌穿新鞋走老路,脱离教材设计教学活动。

第二,加强法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被编写成法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专册教材,集中讲授宪法,其他册次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贯穿始终、全程不断。新教材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宪法和相关法律知识学习,熟知法律条文,让自己首先具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法制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

第三,强化生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和青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新教材把生命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青春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从原来的一节课扩展为一个单元,力求为学生的青春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搜集生活中有关生命话题的典故、故事、案例和名人名言等,加强有关青春期理论知识的学习,密切关注学生进入青春期的问题和表现,帮助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加深对生命问题的理解,提升生命的品质,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顺利度过青春期。

第四,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引入了大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重视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初中学生品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弄清弄懂教材中的古典用语、典故、名言警句、哲理故事等的出处、涵义、用意及对青少年成长的价值等,让学生在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中滋养心灵、砥砺品德、提升素养。

记者:您刚才谈到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具体有哪些方法能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使用呢?

杨婉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门教学艺术。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注重文化育人,在编写时加入了大量的古语、典故、名言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学素材的选取非常宽泛,涉及到古今中外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各个层面,如果教师教学时对教材新加的一些扩展性内容一带而过,将使教材的育人功效大打折扣,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补充大量与此相关的知识,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深度、拓展教材宽度、增加教材长度、提升教材高度,从历史的视角审视教材,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离不开对教材的整合、取舍、改编等技能技巧,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实践创新、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