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部《一个都不能少》曾让无数人落泪,特别是那个为了让失学的孩子重回课堂而孤身踏上寻找之路的十三岁代课老师魏敏芝让观者动容。而今天,现实版的“一个都不能少”就出现在山东省延安市志丹县。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打赢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扶贫攻坚战,一群志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把课堂带进了一个个中重度残疾孩子的家里。

为保障残疾孩子的接受义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权利,2017年志丹县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局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截止2017年11月底,共计有17所学校参与,送教教师80余名,对学校辖区内的66名重度残疾儿童进行了“送教上门”服务。

“我每天数着日子盼着你们来啊!”当保安小学四位老师扛着牛奶,带着书包和益智玩具风尘仆仆赶到东武沟村的高建祥家时,在门外等候已久的高建祥母亲喜不自禁。保安小学的送教对象是10岁的男孩高建祥,因为视力不好,一直辍学在家并且拒绝与人交流,家人心急如焚。自从送教上门后,孩子渐渐从自己的世界里走了出来。

高建祥智力问题不大,有识字基础,老师每次来之前都做足了功课,制订了符合他能力的教学计划,希望尽可能地多教给孩子一些知识。但,困难依旧无法回避。高建祥的视力不好,常常因为无法看清画板而伤心哭泣。送教的四位老师很有默契地起身站成一排,为他挡住强烈的阳光……孩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刚开始的时候,女老师和我讲困难,说一个人去害怕的不行。安排女老师送教,主要是觉得女老师更有耐心,更有亲和力,容易接近孩子。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孩子除了智力和肢体的残疾之外,往往情绪容易失控,冷不防就对老师动手。” 沙道子小学校长张志义告诉我们。有一次,在学生薛浩博家,正当孟玉琴老师专注地教他读生字卡时,薛浩博竟一巴掌扇到了老师脸上!只见孟老师像没事似的继续读卡,顺口温和地告诉浩博:“打人是不对的。”慢慢地,孩子和老师混熟了,对老师特别依赖和信任,基本不会再出现动手的情况了。

目前,沙道子小学的孟玉琴、樊文婷老师负责2个女孩和2个男孩的送教任务,最大的11岁,最小的7岁,要么脑瘫,要么智障,要么发育迟缓。现在,4名学生每次看到老师,都异常兴奋。每到送教的日子,4个孩子就早早地准备好学习的用具眼巴巴地等着老师来上课。

市镇小学刘晶晶老师帮扶的是14岁的男孩常育铭,有肢体和智力双重障碍。有一次,刘老师的课才上了几分钟,就闻到一股尿味。掀开被子一看,原来孩子已经尿了裤子。刘老师连忙放下课本,帮他换好了干净的裤子,并帮忙收拾好了床铺。小育铭觉得自己“犯错”了,就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刘老师赶紧地把孩子揽在怀里安慰起来。“跟这些残疾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是一名老师,更是一名母亲。他们更需要的是爱、宽容和理解!”刘老师回顾一年的送教经历后,感慨道。

“那些来给我们佳佳上课的老师就像从天而降的仙人一样,没想到我孙女有一天还能学习识字看书啊!”家住永宁镇土门村已近七旬的李佳佳的奶奶告诉我们。这位朴素而善良的老人说完还不忘对着送教的老师们谢了又谢。李奶奶从没做过孩子的上学梦,不料,老师们竟把课堂开进了她家里。得知永宁山子宜学校的老师们每周都会来家里为佳佳上课,全村人都为这个不幸的小女孩感到高兴不已。这个残破、困苦的家庭太需要这样的温暖了!

志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扶贫办公室目前安排的送教入户对象是在册的66名中重度残疾少年儿童,但“送教上门”辐射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2017年11月份,志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系统又开展了“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深入到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家庭,与辍学学生家长探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意义,扭转他们错误的思想观念。经过这次活动,很多面临放弃学业的轻度残疾儿童家长重新承担起了对孩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责任。

“送教工作必须坚持搞下去。”负责送教上门工作的志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扶贫办公室主任说:“我们的工作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残障孩子确实有需求,作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主管部门不能看着他们失去求知的权利。二是我们有一批不离不弃的爱心老师,他们代表了志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