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一线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的主动建构,增强了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下面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例谈一下。

一、提出有趣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建构

趣味性强的问题可以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好奇心,从而形成探索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参照小学生们关心的问题,利用生动形象的语句,以直观丰富的体态语言作为辅助,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去探寻谜底,思考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答案,完成英语知识的主动建构。

例如:在学习译林英语6A 的Unit 4 Then and Now时,结合这一单元学习的“一般过去时态”这个语法知识点,教师提出问题:“How old are you now?”学生们听到这么简单的问题,纷纷给出了答案。“OK.How old were you six years ago? What could you do six years ago?”学生们听着老师的问题,知道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用“一般过去时”进行表达,有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差别只在于动词的形式上。这些简单有趣的问题推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知识。有趣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而且可以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促使学生积极建构英语知识。

二、搭建互动平台,促使学生主动建构

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完成的。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顺利高效建构,教师需要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搭建平台,让英语课堂上多一些交流的机会,加大知识信息的横向传递,促成学生的建构学习。

例如:在学习译林英语5B 的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时,为了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年月日的表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这些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课堂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Chinese Festivals。大部分五年级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些了解,但是很多不知道用英语如何表达。教师首先帮助学生解决了这方面的困难,通过多媒体呈现出了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形式,如The 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等,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标示物、日期等进行统计记录。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学生主动且高效地完成了英语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带动下,接受了大量的英语信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完善了英语知识体系。

三、设计科学练习,强化学生主动建构

形式多样的英语练习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主阵地。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目,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完成英语练习的意识,自觉主动地应用所学,及时巩固知识,锻炼语言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补充知识、优化建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译林英语6A的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从该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一般过去时”出发,根据“The King's New Clothes”这个故事,教师设计了复述练习,要求学生用上“一般过去时”。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复述比赛,由学生集体当评委,对优胜者给予奖励。有学生说:“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King.All of people knew he liked new clothes.One day, two cheaters came this kingdom.They said they could make new clothes for the King...” 学生们对这则故事的精彩复述,不仅集中体现了学生主动建构英语知识的成果,而且对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了重构,英语学习取得了最佳效果。

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建构,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顺利开展英语学习活动,提升英语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适应全新的英语教学形势,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当好学生主动建构英语知识的协助者和支持者,引导学生的主动建构,促成学生的英语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