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杜威提出,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做中学”,他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儿童用自己的思想去做实验。在小学数学中的“做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构建数学知识。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使做与思有机结合呢?

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4页例3,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为例。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要用到两条线段才能清楚地反映出它们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今年的班级数与去年的班级数的关系。如果让学生通过“做”(画图)来分析,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解题思路。

【案例描述】

出示例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你是怎样理解的?这道题是谁和谁在比?比较时把谁当作单位“1”?[14]所对应的数量是什么?(课件演示)你们能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吗?

【评析:让学生通过“做”正确理解今年班级数与去年班级数的关系。】

展示学生作业本。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线段图,明确要用两条线段表示,要先画单位“1”的量。让学生修改自己的图。

指名上台:用手指着黑板上的线段图说条件和问题。

你能根据线段图来解答这个问题吗?

指名汇报: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指着线段图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评析:学生通过“做”准确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认清了今年和去年班级数之间的关系,顺利地找出解题思路。再运用“做”的成果进行反思,说清解题思路。】

有没有用其他方法做的?指名说算式教师板书。再让一个学生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是怎样想的?教师相机在线段图上板书:单位“1”“1+[14]”,再让学生齐答,教师板书。

比较这两种思路。(课件展示题目线段图和两种解法。)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步都要根据“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14]”这个条件去思考,都是把去年的班级数看作单位“1”,都要用两步计算。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种是先算增加多少个班级,第二种是先算出今年的班级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

如果将例3中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改为减少了[14],你会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吗?

【评析:让学生通过“做”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找到解题思路。】

请大家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你是怎样画线段图的?(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去年的班级数,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今年的班级数,今年的要比去年的少[14],少的要用虚线表示)学生讲完后问:你为什么要先画去年的班级数?(它是单位“1”)

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评析:让学生运用“做”的成果进行反思,能够更清楚地说出解题思路,并使做与思有机结合。】

【案例反思】

一、思是为了有效地做

在让学生做之前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这样才能避免盲目地做。本节新课前安排的思维训练,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句进行初步分析,对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一个初步了解,为新课中的“做”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做是为了深入地思

本节课在学生画出线段图后,我先让学生看图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做的成果来进一步明白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我让学生看着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准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三、让做与思有机结合

本节课在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后,我让学生根据算式在线段图上指一指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这样就把抽象的算式与直观的线段图联系起来了,使做与思有机结合了。

四、不做也能有效地思

本节课在学生通过做有效地思,熟练地理解了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后,我让学生不用画线段图,直接列式解答,学生的正确率也很高,说明大多数学生已达到不做也能有效地思的境界。

总之,思是做的基础,有了一定的思才能有效地做;做是为了深入地思,通过做学生才能正确地思。让做与思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形成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不做也能有效地思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