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针对学习者来说的。对于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来说,教而不思则会教条化、程式化、生产线化,从而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没有活力。“教学反思”指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思考、审视和分析。教师仅凭自己有限的教学经验进行的重复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经验性教学,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探索并实施新课程,就是在透析教师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探讨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如何反思?

一、反思教学理念

1.课程观。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学科,课程就是教材,教师就是教教材。新课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观。教学不是知识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造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不是重结论和关注学科,而是重过程和关注人。要彻底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新的教学观改变了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讲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师生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向批判者、反思者、构建者等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消极解释者和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二、 反思课堂教学

反思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所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与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1.课前反思。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既在备课时思考怎样运用以往的经验和现有的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又对当下学生学习将会遇到的困难进行估计,反思自己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实际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能否联系社会实际生活,能否实现过程与方法相统一。

2.课中反思。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边教学一边观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参与的程度如何,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如何,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上如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课上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等。

3.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后思考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教学反思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性、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体现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论原理。

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教师真正成为新课改教学和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从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逐步实现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