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用错误资源进行生生互助学习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通常进行集体讲解,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挥自我协调、优势互补的作用,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错误展示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互助式学习,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集结大家的智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并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时,有一道题习题:65除以12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它的商是( ),余数是( )。很多同学在做这道题时,认为余数还是5。对这种错误,教师先不要给学生指出来,而是引导学生去判断这道题的对错,在学生发现错误后,让他们说出发现错误的方法。这样的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到问题的所在:(1)6500除以1200等于5余500,因此,余数是500;(2)1200乘以5再加5是不等于6500的,所以,余数是5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在这种方法指导下,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用集体的力量与智慧进行分析与论证,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依托错误资源进行反思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自我认知与自我反省之上,学生的错误不能靠老师来进行纠正与解决,而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所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解决问题中所用到的知识、方法与思路进行自我反省,弥补自身知识层面的不足和思维方式上的缺陷。

例如:学生在计算“周长和面积”问题时,题中经常会出现要求图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偏偏算成周长。有的求周长的题目却算成面积,有的学生还容易把周长与面积的单位弄混。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类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纠正,让学生利用当前资源——身边的课桌,摸一下它们的面积,再感受一下它们的周长,说出二者有什么区别,课桌的周长与面积分别都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它们二者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到周长与面积的知识做哪些事情。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会进行自我反思,这样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在学生心中就会逐渐明了,促进学生进行问题的自我修正。

三、巧用错误资源开展师生互动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未知数学世界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得更为充足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营造刻意的认知冲突,把数学之间的概念矛盾以问题的方式呈献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节课时,可以故意设下陷阱,先给学生讲解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都是要看个位数,让学生猜想能被3整除的数个位有什么特征。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个位数是3、6或9的数都能被3整除。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举例论证,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时,教师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列举出能够被3整除的数的例子,在列举出的数中,把它们的个位数与十位数互相调换,会出现什么情况,还能不能被3整除?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他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利用师生之间的对话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进行探索与实践,不仅可以纠正他们在认知上的错误,也能够让他们对“能够被3整除的数”的本质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

总之,小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进行恰当利用,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降低学生再次出错。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入手,探析实际教学中运用错误资源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降低同类题型的再次出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