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孩子,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

老师们经常会遇到家长问类似的问题:“老师,我觉得孩子整天看的书对学习一点帮助都没有。我给他买了许多作文方面的书,可他随便翻翻就扔一边了,根本不去好好读。真是气死人!你说怎么办呀?”每当家长这样问我,我都会心平气静地告诉他:“这种现象太正常了。我们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不喜欢它,当然就不愿意读喽!”所以,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书籍进行控制外,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千万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

二、家校携手,共同营造读书氛围

(一)营造书香家庭

“陪太子读书”虽然是古老的俗语,但仍有现实意义。首先,当父母跟孩子一起读书时,就会呈现一种温馨、愉快的家庭气氛。这种氛围给了孩子情绪上的享受,孩子会觉得与父母一起读书是一件幸福、美好的事情。因此,他会因享受这一时刻而爱上读书。其次,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读故事,与孩子讨论故事,孩子就会被书中一个个神秘、有趣的人物或事情吸引,从而产生好奇心,想听更多的故事。久而久之,读书的欲望就会在心中生成。

(二)打造书香班级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会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老师。打造班级读书氛围,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暗示。下面我与大家分享一点我的做法:

1.保障读书时间。在学校,我给学生规定了三个读书时间:晨诵、午读、暮省。每天早晨30分钟,我指定学生带领大家一起朗读古诗等,并进行适当赏析;每天中午到校后自由读书20分钟;下午的语文自习课为摘抄时间。只要在规定时间写完的学生,我都会随堂点评。被表扬的学生劲头更足,没被表扬的学生也会受到鼓舞,加倍努力。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读和写的积极性都明显提高了。在家里,同样也要保证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多年来,我一直让家长使用我设计的阅读登记表督促学生坚持读书。家长每月在表的评价栏中针对孩子读书的主动性、专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每月最后一天,我将表收回,根据反馈情况进行评比。这更加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让孩子想读书,有书读,我鼓励每个孩子带2~3本自己喜欢的书,摆放到班级图书角。然后通过竞选,在全班选出责任心强的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并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借阅制度。自从有了图书角,学生做完课堂作业,总是会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可以看课外书吗?”得到允许后,他们便兴高采烈,仿佛能看会儿课外书成了对他们的最高奖赏。课间,经常会有三三两两的同学站在图书角津津有味地读书,或是眉飞色舞地分享书中的精彩内容。班级图书角的建立,不仅方便了学生闲暇时间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渐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3.课前读书分享。为了使学生真心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让书成为他们形影不离的朋友,每天我都会安排一节语文课,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请一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所读书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或背诵,或朗读,或感悟。孩子们争先恐后上台展示,常常会因为时间有限而让他们意犹未尽。结果,一下课,他们又围着我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4.展示读书成果。做任何一件事情,当你有了成就感后,必然会激发出更大的热情去做它。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老师、同学、家长的认可。为此,我经常利用班会举行各种比赛;充分利用黑板报中的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佳作;将评选出的优秀读书笔记在班级传递阅读,甚至利用网络的力量,传到班级群共享,使家长们也能欣赏借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懂得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明白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是空话。学生的成就感越来越强,自信心不断增强,内心世界更加充实。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为孩子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习惯远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推陈出新。相信,我们在责任与担当中,定能让阅读成为孩子最长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