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实践活动形式。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我们要从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入手,为学生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周边事物的影响,因此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就经常带学生去图书馆,让学生自由选择,找出自己爱读的书。学校的走廊上也可以放置几台阅读用的电脑,将丰富的阅读资源存储到电脑中,这样做能够丰富他们的阅读形式。在班级的走廊上,我们有一个“泊书台”,学生随时都能取阅;教室角落里有一个图书柜,里面放的都是学生拿到学校的书籍,大家相互交换阅读。我们也会提倡和建议家长为学生购买一些图书,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在学校的走廊上,也有很多与读书相关的名言,每当学生走进校园,浓郁的阅读氛围就会扑面而来。

二、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合理化指导

1.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激发阅读兴趣。小学1-6年级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学习能力、阅读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拿上书,这样能够给学生一种暗示:老师讲的有趣的故事、好听的寓言都是在书里的,书里有趣的故事非常多。有了这种暗示,再加上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述,学生很快就能进入到故事的世界之中。当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注音读物,可以从儿童诗和古诗入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故事。当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可以逐步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更大。对于中高年级段的学生,我们可以将教材或是书籍中的悬念利用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他们推荐相关的作品,这样学生读起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如学习完《三打白骨精》这篇文章后,我向学生推荐阅读《西游记》的第二十八回和二十九回。课后学生都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纷纷找简本的《西游记》去读,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所在。

2.给学生一定的阅读选择空间。低年级段的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并不太强,可以由教师决定学生应该读哪些课外读物。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将选择课外读物的权利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作品,只要读物不违背法律、道德,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就不用干涉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的能力达到了,都可以拿来阅读。

3.根据学生的年龄段与性别推荐读物。虽然说我们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但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结合学生年龄以及心理特点为他们推荐一些有益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故事类的读物,如童话故事、寓言、民间故事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阅读一些传记类书籍,或是篇幅较长的小说等。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文学的入门期,他们的阅读范围可以更为广泛。此外,女生一般对故事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男生则喜欢历史、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我们也经常说让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但是教师不能只向学生推荐四大名著或是唐诗三百首,也不能只让他们看《堂吉诃德》这些成人世界中的经典,还要向学生推荐一些儿童世界中的经典,如《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等。

4.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每一种读物都有自身的阅读要点,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效,教师就要教给他们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阅读方法进行了概括:首先要“点面结合”,就是要在阅读过程中有所侧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只有将多种文体和读物类型都熟悉了,才能去浏览阅读,不会将阅读的目光只放在一处。其次是要“读思结合”,精读的时候要深思,泛读的时候要快速思考。最后是“读写结合”,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记录、摘抄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表扬学生,使他们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获得心理愉悦,乐读,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