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阅读,就是将一组相近的语篇或段落,放在一起,就其内容、结构、写作方法、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性阅读的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文为本”的老思路,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对比过程中,打开了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开拓了学生们的阅读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阅读思维的培养。

一、游戏互动,培养学生对比意识

在语文课堂中,要有效地开展对比阅读教学,一开始我们就要激发学生的对比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比的学习习惯。当然,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几句话、几堂课就能立竿见影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会从最基础的字词教学入手,设计一些具有对比性的教学小游戏,逐渐培养学生的对比意识。

如教学《珍珠鸟》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我在教学中通过句子的修改与对比,开展了“你来说说看”的互动游戏。我节选文中的句子,进行了修改,并提出了互动任务:

下面两个句子,请你多读几遍,看看有何感受?

“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原文)

“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改后)

在短暂的沉寂之后,我鼓励学生开展朗读对比与小组讨论,以“请你说说看”为口令,开展接话游戏,这个时候,学生们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己在对比过程中获得的体会。如有的学生说,原文这句话更体现出作者对小鸟的喜欢;有的学生用朗读对比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感情强度上的差异;有的学生则把掌声送给了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发出“标点虽小,作用巨大”的感慨。

二、精选素材,提高教学对比效果

在对比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精心备好教材中已有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充分挖掘课外资源,寻找具有对比性的语篇内容,提高语篇内容的对比性。

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时,我在拓展阅读教学中,采用了对比阅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数字教学平台,将《秋天的图画》与课外绘本读物《美丽的秋天》、儿童诗《秋天的颜色》进行比较阅读。在教学中,我结合绘本读物《美丽的秋天》,为学生们呈现生动、形象的视觉影像,以直观的绘图及鲜艳的色彩,帮助学生们勾勒出秋天的美景,为教学《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文,增添色彩。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们对本课的语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秋天”有了自己的认识。

三、注重探究,深化对比阅读能力

小学生还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对比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提供给他们具有差异性或共通性的语篇内容外,更需要加以指导,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授之以渔,给予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深化学生对比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开展一些以对比为主题的探究任务,如在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我结合刚刚学过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展开对比阅读。这两篇语篇中的主人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如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相似,人物的命运及语篇所要揭示的主题都非常相似。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他们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学习体会,开展了对比探究活动,“小女孩”和“凡卡”为什么在面对死亡时,嘴角上都挂着微笑?

小女孩死时,“两腮通红,嘴角挂着微笑……”

凡卡死时,“太阳升起来了,柔和的阳光照在凡卡瘦小的身子上,他嘴唇发白,嘴角却挂着一丝微笑……”

在这个主题探究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学习体会,就两人的命运展开探索,谈谈自己对他们“微笑”的理解。

总之,对比阅读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比”意识,引导他们学会用“对比”的眼光去看待语篇,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积极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开拓自己的阅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