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培养责任公民已成为当代西方各国公民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民族振兴大背景下高中各学科的基本功能。良好的公民素养要有关注社会国家人类的思想品质,拥有政治理想和现实批判统一的情怀。良好的时政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宽阔胸襟、世界眼光,形成宽容理性多元的人格,这对提升生命境界、健全现代人格,乃至社会进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国家《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课程改革纲要》具体目标第三条明确提出要密切联系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关于《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课程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要积极利用、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

笔者有幸在工作中接触到各科目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地理、语文等教学中缺乏对时政资源的开发和学生时政素养的培养。学习地理环境地域分类,理论性很强,联系实际少。语文课上讲一个母亲辛苦,停留在文字、语言、写法上,这固然是语文作为工具性的基本功能,但少了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主题升华,如果能与中华优秀孝文化、我们迫切追寻的良好家风联系,那么学科情感态度价值将得到升华,公民素养也得以浸染。

当然,也有借鉴时政资源、渗透时代感的践行者。G20杭州峰会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经典思想,以久远的中华文化魅力震撼了峰会参加者。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播放了G20杭州峰会的视频,以优美古诗文拉开了《论语》学习的序幕。兴奋、骄傲、自豪充溢学生内心,知识情感完美结合。地理课上老师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材料,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了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地域文化。其实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是相通的,都把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的人文情感作为重要目标。课堂不能同现实剥离,大大小小时事素材为我们架设了这样的桥梁,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笔者认为时事资源使用乏善可陈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引领者素养欠缺。教师应该与时代同步,但不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在培训形式化,接触外界机会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教师盲目守旧,结果是心灵闭塞,吃老本,讲老话,走老路,这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应具备的素质背道而驰,很难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很难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格。我们要反思:我们不学习、不进步,安于现状,会不会边缘化,我们又如何引导学生创业、创新?

传统评价体系单一。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加重了人们的功利心理:考则讲,不考则不讲;会考但无利不讲;时政是政治老师的事,与地理、历史、语文无关或关系不大;非毕业班较少涉及时政,而毕业班老师较关注,然则这种素养非一蹴而就,需较长时间培养。我们要反思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能讲功利吗?

协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沟通障碍。有时,老师会有这样的呐喊:我提示了很多素材,学生没反应简直就是木头人。学生素养不单单是老师的任务,我们要反思:社会、家庭、学校是否存在协同障碍?

笔者认为,切实落实高中生公民素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仍要从评价体系入手,完善推进立体多元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评价制度,发挥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