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市赛教选手的磨课活动,我被邀请观摩了六节课。课堂上教师采取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表演读、小组读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很重视读中感悟,以读促悟,注重通过朗读培养语感、理解内容、积累语言。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朗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如此,但是听罢,总感到缺少点什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们对默读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默读训练呢?

对策一:转变理念,重视默读训练,为终身学习奠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既然是工具性学科,那么就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离开学校以后,学习更多是靠“默读”完成的。我们在图书馆、阅览室、办公室看书学习,或者在电脑前读书、查资料、读报纸、看信件几乎没有人高声朗读,大多都采用默读的方式。由此看来,语文课堂中重视默读训练,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阅读、思考、揣摩、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提高信息搜集检索的效率,是为未来学习奠基的事情。

对策二:正确把握默读的时机,动静结合

1.深入感悟时默读。一般说来,学生在初次接触课文时,需要出声朗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而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或者围绕疑难问题探究时,适合采取默读的方法,让学生静静地读,细细地想,边读边思边批注。

2.自主学习时默读。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合作探究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才有实效。自主学习时学生采取默读,随时可以停下来思考、质疑、释疑;在默读中更便于动手圈点勾画,促使学生读思结合,动脑又动手。这是教师的分析讲解、小组的合作探究无法实现,也不能代替的。

3.学习篇幅较长的课文时适宜默读。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默读往往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对于参加我省20分钟的微型课赛教尤为重要。例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草船借箭》等篇幅较长的课文时,可以安排默读训练,这样就能腾出足够的时间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

4.关注文体特点,适当选用默读。诗歌、童谣、儿歌适合大声朗读,但是童话故事、小说体裁的课文更适合默读。如《皇帝的新装》《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就更适合默读。

对策三:明确默读任务,有的放矢。

实施默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就是要快速读,迅速完成信息检索。为了提高默读的实效性,教学中可以先明确默读要求,让学生带着要求默读课文,避免盲目性,避免读而无效。例如:《草船借箭》默读要求有: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想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诸葛亮、周瑜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边读边写、边读边画。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的读书任务,不仅提高了默读的速度,而且读有所获。

对策四:分学段强化方法指导,循序渐进。

第一学段“学习默读”——动眼动手不动嘴。着重指导不出声,静下心,眼随文字移动的简单方法。在默读的同时,可以圈出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插图。

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动脑动手,边读边想。可以眼随文字移动更快一些,一目三行,不出声,不用手指读,注意力更集中。还可以指导学生略读、跳读,找感兴趣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大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一目十行,勾画批注。可以一目十行,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批注。学习浏览,迅速检索出需要的信息,解决思考的疑难问题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默读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默读方法的选用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的内容、表达特点来定。一般来说,低年级默读的次数不宜太多,中年级逐渐增加,高年级就要经常训练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让我们珍惜这样的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视默读训练,培养默读能力,为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