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基础学科,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均衡考量。由于小学没有语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语感成为教师最为关注的目标。只是从语感角度展开教学,其引导效果比较缓慢,培养学生语用能力存在明显缺陷。对学生进行语理教学,在小学阶段是可行的,更是十分必要的。语理是语言运用法则,让学生掌握一些语用“规矩”,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感品质。

一、字词教学,观照学生语汇基础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占有较大比重,注音、组词、造句、积累成语等,教师是从语感角度展开的教学引导,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语用效度也是未知数。学生单一性积累,其学习认知呈现零散性,不能建立内在联系,这自然是语理缺失的结果。教师不能对小学生展开语法教学,但可以在字词教学中给出一些规范引导,让学生明白字词运用有章可循。如果能够从具体操作中让学生获得感知,学生语用能力自然能够获得更好发展。

在学习《九寨沟》时,教师展示三个词语:湖泊、镶嵌、沟谷,并让学生找出文本中的相关语句: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教师给出另外一种说法:大大小小的湖泊,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让学生作比较,为什么没有原文更贴切。学生们议论纷纷。有学生说:湖泊和镶嵌不能搭配,因为镶嵌是安装的意思。必须是一些“硬东西”,这湖泊都是水,如何能安装呢?也有学生说:原文中是将宝石镶嵌到沟谷中,而且是彩带般的沟谷,实际上是将宝石镶嵌到彩带上,这样就非常合理了。教师继续引导:课文中有不少四字词语,对九寨沟进行描绘,找出一些,体会其运用的贴切性。学生很快找出: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等。“古木参天”写出九寨沟树多而且生长旺盛;“异兽珍禽”写出九寨沟动物资源丰富;“诗情画意”和“人间仙境”是对九寨沟景色的综合评价,用词都能够准确把握九寨沟的基本特征。

教师利用词语对比和词语赏析,让学生体味语感和语理的结合运用,其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学生对词语构建、搭配、试用存在很多认知盲区,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语感和语理训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字词学习。

二、句段教学,提升学生语理品质

句段教学设计时,教师大多关注语感培养,让学生深入文本展开朗读、背诵活动,针对典型句段展开赏析活动,或者是发动学生进行仿写活动,这些都属于语感训练范畴。在句段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阅读感知,也需要重视语感成长,但语理缺位还是会造成教学的低效性。句子构建有鲜明规范要求,而且具有共性特征,主谓宾结构普遍存在,而且其结构形式比较固定,这些都需要教师给学生渗透。教师不必提及语法概念,但让学生知道语句构建规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进行《开天辟地》教学时,教师以第二段为例,发动学生展开赏析学习。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学生顺利找到:睁眼、看、翻身、坐、裂开、拿来、持、握、猛劈猛凿等。这些词语有没有一定顺序呢?用得是不是恰当?学生开始积极讨论。有学生说:“这些动词都用得非常典型、准确,将盘古如何开天的过程都描绘出来了。”也有学生说:“这些词语都非常精炼,有些只用一个字,就让读者一目了然。”教师给出引导:这些动词有连续性,一个连着一个,而且准确表现出盘古的行动,表达效果极佳。这些词语表现了盘古什么样的品质?学生又是一阵议论。有学生说:“盘古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其动作当然也非常有气势,这些动词将盘古英勇无比的精神表现出来了。”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展开评价,逐渐达成学习共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纷纷参与其中,促使课堂教学互动高效化。

教师以动词为学习目标,让学生体会词语运用规律和表达效果,是从语理和语感两个角度同时展开的,教学呈现多元化、高效化。句段赏析是最为常见的语言运用训练,学生在对经典语段进行赏析时,需要从不同维度出发,对语言现象展开全面优化整合处理,这个操作过程自身就是一种学习历练。

三、修辞教学,注重学生语感特点

修辞教学主要体现在中高年级,在具体施教时,教师大多注重的是语感渗透,要求学生简单模仿,让学生在机械性训练中,学会修辞技法。其实,修辞也有规范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修辞内质构建规律,还是要注意语理的引导。

如《桂花雨》,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文本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中高年级学生对修辞有一定认知基础,找修辞方法并不困难。很快给出一些例句:“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是拟人和对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是夸张。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是比喻。“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这是排比。教师引导: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把家乡桂花的基本特征给描绘出来了,也把作者内心喜爱的情感抒发出来了。找出一个例子仔细分析一下,它到底好在何处呢?学生拿到任务后,开始了相关操作。展示时,学生表现踊跃,很多学生都有比较精彩的发挥。有学生说:“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用‘笨笨’来描绘桂花树,角度太好了,将桂花树不灵巧不生动的形态刻画出来,其可爱性却展现出来了。拟人手法运用非常精妙,给人以多重感知体验。”也有学生说:“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个比喻很形象,因为是桂花组成的雨,当然富有香气。”

教师让学生找出修辞例句,并发动学生展开细致分析,给学生创设语感语理认知机会。欣赏作者修辞运用,不仅要体味其表达效果,还要理清修辞构成规律,这对全面提升学生修辞运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四、习作教学,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听说读写思”基本涵盖语文核心素养,而写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写需要建立在“读”和“思”的基础之上,书面表达也是一种“说”。在具体引导时,很多教师都会让学生随意去写,或者是要求学生依照典型例文进行仿写,这些做法无疑都属于语感教学。习作有太多规范要求,文体、立意、选材、结构、点题、过渡、描写、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等,小学生习作规范基础较低,教师当然不能给学生传授这么多语理常识,但展开局部渗透,会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雾凇》学习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习作训练内容:这篇课文对雾凇展开细致描绘,作者对雾凇的形成过程、形态特征等展开精细化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选择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模仿《雾凇》的写作手法,展开个性化表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顺利展开仿写。成果展示,学生习作大多可圈可点。有学生这样写道:雾霾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现象,雾霾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一定影响。雾霾是雾气中夹杂着太多的灰尘颗粒,致使整个天空像是笼罩着一团烟幕,就像烟幕弹爆炸一样,到处灰蒙蒙的,能见度只有几十米,如同地球末日来临。这些雾霾久久不愿散去,路人看不清道路是小事,即使戴上口罩,也不能阻止灰尘的蔓延,这才是最可怕的。雾霾形成原因有不同说法,但环境污染是有目共睹的。工厂企业排污控制不力,汽车尾气、水土流失等都是重要原因……也有学生写道:朝露是最为有诗意的,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清晨,小草上、庄稼上,随处可以看到露珠,好像给植物披上了一层外衣,晶莹剔透,熠熠生辉。露珠是气温下降,空气里的水因冷空气凝结而成,当朝阳升起,它也会慢慢消失。露珠是清凉的,也是纯洁的,像珍珠、像钻石,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我喜爱露珠,因为它是大自然的眼泪……教师组织学生对习作展开评价,对其精彩度展开热议,逐渐达成学习共识。

教师让学生模仿习作,给学生创设语用机会。学生不仅要模仿描写方法,还要对语句运用进行相关推敲。在具体实践中,学生对描写方法、语言构成、情感表达等都有了切身体验。仿写不仅是语感训练体验,也是语理综合运用的结果。

小学语用教学存在一些现实制约因素,学生语理基础低,也为语用教学带来实际困难。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从语感教学中渗透语理思想,让学生明白语用离不开语理规范,建立语理认知思维,对语用教学形成一定正面影响。语感和语理内质联系紧密,教师要有融合思想,在语感教学中注意灌输语理认知,以提升学生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