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不相同,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引导他们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品读其实是一种特别高效的阅读方式,品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即个性品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本语言、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进而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一、引导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目的有明确说明:语文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形成语感。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他们品读同一篇文章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加以引导,使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真谛,这样才是高效的阅读课堂。

例如:在教学《绝句》这首古诗时,笔者重点解析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一名句。这句诗表面上是写景,实质上是通过景物表达自己远足的惬意之情。特别是“杏花雨”一词意蕴深远,于是笔者特意将“杏花雨”一词单独拿出来进行赏析。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杏花雨吗?”学生们对这个问题都十分感兴趣,有的说杏花雨是杏花开的时候下雨,也有的说杏花雨是杏花飘落如同下雨。笔者不置可否,接着提问:“有人能详细描述一下杏花雨的场景吗?”在笔者的追问下,有学生踊跃发言:“杏花雨就是清明时节,小雨纷飞,杏花和小雨一起落下,成了美丽的杏花雨。”“春雨落在杏花上,雨中带着杏花的香味,一起在天空中飘洒。”“诗人散步在杏花林中,杏花飘下落在诗人身上,就像在雨中散步一样。”大家十分活跃,课堂好不热闹。

二、引导个性品读,感受文本意境

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写景的课文读起来情意绵绵,发人深省,让读者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具有意境美。因此,教师对于这类文章的阅读教学应该从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出发,鼓励他们进行个性阅读,让他们在个性阅读中感受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月》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让学生对第一、二自然段进行自主阅读,并在自己认为描写月色最美的句子下画横线,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最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触摸文本意境,还能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们各抒己见,场面十分热闹。有的学生说:“我认为用安详、清辉这些词形容月光特别美,感觉就像母亲的抚慰一样。”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闪烁、跳动这些词用得特别好,这些词将月光写活了,让我们不仅感受到月光的静态美,还感受到它的动态美。”还有学生喜欢“隐隐的月光”,他通过这个词组感受到了无穷的宁静。由此可见,不同学生的品读感受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从语言中感受到了月光之美,这也是他们在个性化品读中触摸到文本意境的表现。

三、引导个性品读,对话文本情感

鼓励个性品读并不是支持胡乱阅读,学生在品读时仍应紧扣文章主旨,绝对不能偏离文章的内在情感。因此,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品读的引导,让他们通过个性品读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在情感。

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笔者先要求学生多次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文章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请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物,为什么?”有的学生说喜欢蔺相如,因为他临危不惧,宽容大度,而且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有的学生说喜欢廉颇,虽然他鲁莽无理,但他知错就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的学生喜欢韩勃,因为他豪侠仗义,忠心耿耿。由此可见,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对人物的独特看法,并没有对错之分。笔者对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表扬,肯定了他们的理解。课堂的最后,笔者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对某一人物进行续写,他们交上来的作业中编出了各种各样的故事,让笔者看到了他们的灵气和文学功底。

为了让阅读课堂更加高效,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个性品读的落脚点,对学生进行文本语言、情感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