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与生活的进一步接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还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和趣味性,让学习材料生活化;既要创设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课堂生活化,还要关注日常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让日常生活课堂化;更要运用课堂生活化的教法,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 挖掘教材,以学情为依据,促进数学学习材料的生活化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运用,研究教学内容,寻找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挖掘教材所蕴含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关键;其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这样就加强了“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就把教学内容变为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兴趣,也就改变了数学学习苍白无力的现状。

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综合素养也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

1.教师要发挥个人教学魅力,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在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风格,可见教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格魅力,如教师的高尚人品、广博学识、仪容仪表、为人处世乃至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关注日常生活,发现和捕捉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数学体验的积累。

3.发挥课堂即时评价的广泛性、针对性、持续性,促进师生思维的碰撞。老师的评价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催化剂和兴奋剂。如果学生的表现突出,或此项意见具有独创性,或此番构思对大家很有启发,那么教师给他们一种肯定,使之以此为荣,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即使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往往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高素质的语言艺术和表达能力,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兴趣喜好、心理特征等,对数学教学语言进行生活化加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再加上深入浅出的讲解,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上课的效果。其次,创设课堂教学生活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我们就需要创设生活情境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应用数学,知道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四、借助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1.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支架为何做成三角形的;木屋的屋顶为何做成三角形的。如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并总结这些图形的共性。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意识。

2.学以致用。数学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验证、去应用,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

中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