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道:“习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唯有在深入研读教材单元主题的过程中,注重学法的指导,运用合适、恰当、有效的方法,把握文章的结构,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从“学语文”到“写作文”,以学促写,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聚焦作文教学,使语文作文教学回归的正道。

一、 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

习作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生活的角度进行习作,学生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表达时,尽量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说具体,不要求高超的技巧,而重在求真、求个性。比如在指导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难忘的童年》时,我首先创设情境,联系文中图画,回忆自己的童年;其次分组讲述个人童年中难忘的故事,培养语感,激发学生表达兴趣;然后让学生把今天所讲的故事归纳梳理,整理成100字的小练笔,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最后文本向生活中迁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童年中丰富多彩的人文趣事,在练笔的基础上不断扩充、丰富,抒写自己美好的童年。这样由回忆——叙说——练笔——抒写,层层设计、环环相扣,增强了学生习作的信心。五年级薛龙同学的《拔萝卜》、乔亚楠同学的《童年趣事》等作品内容充盈、文笔灵动、情感朴实,不失为佳作。

二、丰富学生体验,探究习作思路

我很注重教学的体验,力求讲得少一点,让学生练习多一点,在参与中质疑问难;力求扶得少一点,让学生体验多一点,在体验中释疑解难。记得在执教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三《我的理想》时,我在课前搜集了一张报纸、一件新买的套装、一瓶洁面乳、一根玉米棒子。作文训练时,同学们看到这些实物兴趣盎然、议论纷纷:有当东奔西走的大记者的、有当“玉米专业户”的、有当美容师的……没想到简简单单的几件物品,竟诱发了学生的激情,引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课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说记录下来,梳理成文,学生文如泉涌、佳作层出。正如叶圣陶所说:学生犹如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

三、拓展选材思路,梳理习作方法

管建刚老师曾说:“要想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给他创造一个发表的平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看一看、议一议、猜一猜、说一说等方法,将本次口语交际与习作有效整合,以“地方美食小吃”为主题,创设如下教学环节:

其一,全班展示课外制作的“美食卡”;其二,小组交流各地美食小吃;其三,开展“你说我猜”游戏,互动谈话、打开思路、激发兴趣;其四,片段练习、静心习作、集体评析,以此来解放孩子的心灵,梳理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描写美食特点的方法。通过以上环节的创设,旨在点燃学生内心涌动的写作欲望,发掘学生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从不同角度选材,引领他们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写作能力。课后,我校学生共同创编了《美食集锦册》中的《核桃饼》《鲜美的西红柿泡馍》《玉米搅团》《可口的饸饹》等作品。

四、积累创作素材,培养习作素养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不论是名篇佳作,还是同学们的练笔,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乃至生命。

作文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通过近两年的观察、收集、整理、教学、创作,我校学生创作的小练笔《诚信》《信赖》《道德》,生活习作《拾玉米记》《秋游云梦山》《山村核桃情》《吾爱吾乡》等作品,都以“情”字入手蕴含真意。从小、近、实做起,从小人物说起,从身边事例写起,“吾口说吾事,吾手写吾心”,在省、市、县各级征文比赛中,荣获多种奖项,有效激活了孩子们习作的激情。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语文,以心会心,以精神对精神,以灵魂征服灵魂,守住语文的血脉,就是守住华夏民族的命脉和希望!”课堂是语文的根,习作是语文的本,作文应当回归本真,那就让我们在作文的道路上,静心、凝神、细思、妙写——静待春暖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