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故而,计算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计算教学非常简单,只要教会计算法则,没什么可探索的,却忽略了计算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也有不少教师认为,计算教学主要靠学生反复练习,有一定准确度就行,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不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习惯的培养。使计算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怎样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教学需要创设情境

计算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利于缩短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距,有利于学生计算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本质,也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空间与可能。教学平均分时,我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小东、小芳和小亮共收获了12个苹果,怎样分最公平合理?”小学生经常分享糖果和劳动果实,“公平合理”就是每个人分得“一样多”,他们能理解也乐意干。于是,有的同学就你一个我一个地分开了,也有的同学看数量比较多,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多数同学分完后还要再数一下,发现每个人都分得4个,确实“一样多”才离开。小学生不仅知道了平均分的真正含义,还掌握了12÷3=4表示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计算教学需要动手操作

人们常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亲自动手做过的事情才能理解其内涵,印象才比较深刻。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理解教学过程,是一种好方法。教学有余数的除法,“23支铅笔,平均分给5位同学,每人分几支?”我先让同学小组合作分学具,再推荐同学上黑板演示。结合分的过程启发学生思考:“每人最多可分得几支?”“4支。”“还能再多分1支吗?”“不行,因为五五二十五,总数23支不够,或者剩下的不够5支,所以最多分得4支。”“共分出去了多少支铅笔?”“四五二十。”“分完了没有?”“没有。”“还剩几支?”“23-20=3(支)。”接下来让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操作和口述,学生轻松理解商是4,表示每人最多分得4支,23-4×5=3,表示还剩下3支。这样,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算理。

三、计算教学应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为了计算而教,让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明显脱节,使计算过程单调乏味,教学效率低下。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教学完乘法分配律,我为学生设计这样的练习:“上衣每件58元,裤子每条32元,李阿姨组合了3套这样的衣裤,共需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决)。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我用图示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列出了58×3+32×3和(58+32)×3两种算式。通过计算比较,学生不仅知道了58×3+32×3=(58+32)×3是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理解了每步算式的现实意义。巩固了新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另外,计算教学应避免机械重复,计算教学的巩固形式要多样化,计算教学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总之,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需要教师遵循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规律,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尽量避免机械重复,努力提供多样化的巩固练习,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计算教学将会更加适应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学效果将会更加突出,必定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