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理念根基

(一)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植根于三秦大地

三秦大地有部有名的大书《白鹿原》,电视剧热播过。剧中的朱先生有个关门弟子叫黑娃,是长工的儿子,当过麦客,当过兵做过匪,后来拜朱先生为师,朱先生看黑娃心诚,收他做关门弟子,送了他一幅字:“学为好人”。可以把这四个字看成是贯穿《白鹿原》的精神主线。

不过,据《白鹿原》第六章里讲,“学为好人”摘自朱先生回复方巡抚的信中的“孺子愿学为好人”。后因朱先生委婉而坚定地辞了方巡抚三次提拔后,方巡抚题赠给他这四个字。多年后,为避免青岛城因战争而生灵涂炭,他只身独闯清军大营告诉方巡抚:“一己之力,无能于改变整个清廷的朽败,起兵不智。”又言自己在白鹿书院“晨诵午习,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恪守‘学为好人’的宗旨”。虽然经此一事,朱先生名声大振,但他以读书人之躯面对二十万大军,也只是尽本分,践行自己“学为好人”的宗旨。

第八章里,何县长请白嘉轩出任县参议会议员,他回说:“嘉轩愿学为好人,自种自耕而食,自纺自织而衣,不愿也不会做官。”白嘉轩一直敬佩姐夫朱先生,如姐夫一般辞官,可见他也是向姐夫学习,以“学为好人”为人生宗旨。后来,儿子白孝文犯了错,他训示儿子:“你说我花那么多钱财供你念书,图啥?”孝文回说:“叫我明白事理懂得规矩学为好人。”由此可知,“学为好人”其实是作为家训而存在的。

学为好人,普普通通、直直白白的四个字,能写在陈忠实先生的书里,说明这是三秦大地世代传下来的精神;这四个字又活在白鹿原有良知的人身上,说明这精神在乱世而不灭,值得人为之努力;而惠安中学以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为理念,足见学为好人的勃勃生机。怎样才算一个好人?白嘉轩是个好族长,勤劳、谨实、公平、坦荡、宁折不弯;朱先生是个好先生,学问渊博、一生清白、慎独修身、献策平乱、见高识远;鹿三是个好长工,厚朴、勤劳、待人实诚。传统的文化、传统的道德一直根植在三秦人心里,并世代流传。到了今天,在惠安中学,好人是什么样的人?“在家里做一个好儿子;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未来做一个好栋梁。”惠安中学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理念是三秦朴素厚重的大地上长出来的常青之树,必会根深而叶茂。

(二)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植根于自然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华夏传统弘扬德性善品,从童蒙之教开始。《白鹿原》第十二章中,彭县长为筹粮而“激愤”和无奈,却没有作大的抗争,而是辞了职。一方面说明他自爱,不愿意在力量悬殊时硬碰硬,想要活着;另一方面,在百姓对征粮怨声载道时,他“愧对滋水父老”,显示了他对百姓的同情和怜悯。这是有人性和良知的人的自然反应,是自然人在社会中的窘境。当彭县长就自己的境况问于朱先生,朱先生说“得熬着”“还得熬着”。为什么得熬着呢?朱先生在彭县长索要手迹时写了四个字:好人难活。这四个字就是答案。因为社会与理性的发展窒息了人最初向善的天性,让好人活得不痛快,活得艰难。

二、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危与机

虽然有许多先贤说要回到人的自然状态来看待人,但卢梭还是亲自动手来寻找真正的自然状态,因为他认为那些先贤把权力与政府等作为人的自然状态有失偏颇。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的重重包围,在丛林法则中,弱肉强食,以能为先,而非以善为先,使得人的灵魂几乎无法辨认。换言之,文明越发展,人的天性越微弱,人自身来自“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弱。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外在的强加当作了自然接受下来并当作天经地义,这其实是把谬论当作了真理。《白鹿原》中,鹿子霖也想做一个好人,他羡慕白嘉轩腰杆子直,能服众。可是他却像墙头草一样,特别识时务,总是帮着田福贤做事,对百姓不利,也知道自己很多事做得不仁义,但是却一直牟私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利益面前,人很难守住自己。白孝文熟读诗书,圣人训却仅停留在口头上,虽然做老师,但教给学生的只是摇头晃脑,入口没入心。为什么没入心,因为先生没有立起一个好人榜样的学生。他狠辣善算计,表面上为乡邻,实际上牟私利。就算是黑娃,从顽童到麦客到农协到兵匪到保安团的营长直到后来做了副县长,在受朱先生圣人训后,立于天地间,做成了大写的人,一个好人。但是当他决意开启他的君子人生时,却被处死了。流俗之中,利字当头,被人认为无可厚非,甚至借此发达的人还被羡慕;乱世之中,狠辣算计谋权争位也是为了活着,活出风光来。这些都不容易,但天地之中,活出自己的本心,做一个好人,更是艰难。

做一个好人艰难,但却是做人的必然。做好人,是超越时代对人的根本要求,但人必活于时代之中。在纷乱的时代,活着要紧,奉行的是生存哲学;而在太平世,仅仅活着,以生存哲学行于世,人性就不足了。所以说,时代的呼唤也是做人的条件,是做好人之机会。《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书中扉页上就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时代强音:“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好人,就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

在惠安中学的网站上,我看到,“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也是“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使命”。这个使命是所有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人都该去履行的。在这个功利主义的时代里,惠安中学把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使命扛在了肩上。每校长倡导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老师们教书育人践行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学生学为好人。“人之初,性本善”,此善乃善端,所以每校长才说,“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就是要善于发现和培育每个孩子身上善的引子,努力使他们都自觉地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而老师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认真教书,悉心育人”(《惠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校刊文题),去鼓励每一个孩子激扬自己的长处,活出自我的真性。惠安中学上下,各司其职各履其命,由此每个人无论身位如何,都努力做一个好人。

三、沟通经典与人世: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大道

学为好人,三岁孩童易懂,七旬老翁难做,所以要把做一个好人时时记在心上,学而时习之。《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大儒,秉持孔门之学,期待学生学为好人,一方面强调为学的指向乃做好人;另一方面欲成好人,则仰赖一个“学”字。朱先生本人就每日晨诵学于圣人先贤。“诵读已经不是习惯而是他生命的需要。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裳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朱先生诵读圣贤书时,全神贯注如痴如醉。”可见,朱先生作为大儒,一生磊落光明,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对圣贤书的善学乐学。

儒家最重要的《论语》,首章首尾相连来看,为学的目的显现为:学为君子。在惠安中学这里,有德君子就是好人。我们知道,“孔子十五有志于学”,并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作为学生,欲深切体会孔子的君子之教,领会儒家文化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意蕴,需要如朱先生那般在经典中反复涵泳,在人世中不断践行,由此才能明了儒家文化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目的在于成人。无论是“为己之学”还是“成德之教”都在于成人。此一成人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目的,是在求至善的人生过程中彰显的,是一种充满神圣感的对道的终极眷顾。于老师而言,就是惠安中学说的“成己为人”。在学为好人的要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学生。

学为好人,“道”是学之内核,在人的落实上就是君子。此君子更多的是一种人格抽象,而非一个静态的指称,是需要在伦常日用的生活中不断赋形的。于是,我们倡导回到经典,也就是回到“人”,回到“我”。只有通过“我”不断地与经典对话,才能体会经典中所蕴含之“道”,然后以道自任,去践履去弘扬。由此,社会才有可能往更好处去。这也是朱先生不仅自身学为好人,也勉励学生学为好人的目的。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朱先生给白鹿原上的后生小子点出了为学之道:学为好人。我们作为闻者,不管他人是笑是懵懂,自当努力,勤而行之。由正道而专精,需要三个字“无间断”。阳明先生在《与黄勉之书》中说到了致良知做好人的态度方法:“至诚无息而已”“工夫只是时习”“时习之要,只是慎独”。“而已”“只是”,看似简单,实则最难,所以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慎独即是致良知。良知即是乐之本体。”慎独表明致良知、学为好人乃为己之学。无间断才是至诚,才是工夫,才是慎独,才能乐学。学为好人,乐为好人。一个人走,走得艰难;一群人走才能走得更远。在惠安中学,全校上下一起践履“好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把圣贤对我们的期待化为日常的行动,努力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习近平语)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