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峦老师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缺乏课时观,存在认识偏差和实践困惑,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目标不明、越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那么,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究竟应该“怎么教”?

一、正视第一课时的地位及作用,合理定位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重要的教学内容,它离不开语文学习的趣味、扎实的词句训练和阅读思考中的悬念质疑。第一课时永恒不变的话题是: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初步了解生字、词的意思,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自读课文,画、批、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语句,初步感知课文的人、事、物、理。3.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从目标设定上看,教什么是前提,是核心,决定着怎么教。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是: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高年级的训练重点是:(1)体会词句的含义(如言外之意)。(2)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领悟写法。(3)学习浏览,提高阅读速度。

第一课时的基础目标要明确、到位。字词教学环节到了高年级,由识记字形转变到理解词义,到联系上下文推想意思,体会表达效果的层面上。要抓新词、抓关键词、抓内涵丰富的词,精心设计预习卡或“闯关”活动,从纠正常见错误出发,从理解词语方法出发,从改变熟视无睹出发,从强化语言积累出发,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指导和引领。要选择学生在学习中朗读理解有困难的、容易混淆的、多音的、复杂的词语,帮助学生当堂记忆理解。

第一课时的核心目标要清晰、凸显。高万同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因此,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应作为第一课时的核心目标来落实。整体感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内容层面,二是情感层面。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把握,是对文本大意、主旨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理解,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方法。对文本语言的鉴赏、评价、运用都必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

第一课时的弹性目标要合理、有度。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或由课文所延伸出来的知识,属于附属性目标、弹性目标。引入资料,播放课件,进行人文熏陶,要考虑学生需求,不能以视觉感受、图片展览代替学生的语言实践,更不能偏离阅读教学中心。

二、筛选取舍,减少头绪,导学流程指向语言实践

识字学词、通读文本、了解课文梗概、理清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品味词语、读懂课文、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策略选择要做到“四要”:一要唤起阅读期待;二要重视初读感知;三要合理取舍内容;四要留下结课悬念。第一课时要把握“五个点”:寻找切入点——找准教学环节的突破点,导得精彩。瞄准基本点——丰富课内朗读形式,读得精彩。在有效初读后,可对话交流叙说感受,理清文章脉络,形成整体印象。关注疑惑点——关注学生预习的疑惑,解得精彩。重视增长点——把握练习的有效性,练得精彩。巧用延伸点——承上启下引入第二课时,引得精彩。结课时,教师要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第一课时要精心预设“五大板块”: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发兴趣;第二步,初读感知,检查预习;第三步,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理清要点、层次;第四步,围绕主问题,切入重点段;第五步,互动质疑,设置悬念。交流读书心得与疑惑,引发阅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