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有知识技能,还要有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理解、记忆的重要手段。物理课堂中的“朗读”不同于语文朗读,不要求抑扬顿挫,不需要把丰富的感情表露出来,只需要将“朗读”这种形式适时、适量地插入到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时段、重要节点,起到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记忆、强化理解、训练口语、提高思维的作用。

一、在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激发情绪

学生的大脑有兴奋状态,也有抑制状态。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如夏天学生刚吃完饭、体育锻炼后或刚午休完下午上课时,学生容易打瞌睡,此时需要调整学生的情绪。这时可插入朗读,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的重要段落、句子。这样可让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学生在齐声朗读时提起精神。

二、在课堂气氛沉闷时,调节课堂气氛

教学时,学生注意力连续集中十多分钟时间后,就会疲倦,课堂容易处于静寂状态。课堂教学中,每十分钟左右应调整一次课堂气氛。此时可插入朗读,让学生将刚学习完的重要知识朗读一两遍,可打破沉闷,让全班学生精神振奋,行动统一,气氛热烈,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

三、在有学生分心时,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时,需要集中学生注意力时,此时可插入朗读。适时让学生朗读重点段、句、重要结论,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朗读时需要排除干扰,全力以赴,要集中注意力去认准每一个字,要断句,使所读内容准确,大脑不会去想与读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未尝不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

四、在课堂活动后,平静学生心情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经历了合作、讨论、自主、学习后,情绪往往很激动、很兴奋。如果一堂课从头到尾始终处于“动”态,以致学生兴奋过度,易造成课堂“失控”。最新医学证明,人在大声朗读时,副交感神经会加强工作,大脑会得到放松,情绪就会稳定下来。这时可让学生朗读重要结论,既起到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作用,又能把学生激动的情绪压一压、稳一稳。

五、在课前引入、课中过渡、课尾结论时,承上启下、统一语言

物理知识多半是环环相扣的。有时,课前引入时让学生把关键的几句话进行朗读,能起到明确教学目标、便于引入新概念的作用;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让学生把那些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进行朗读,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温故知新、突破难点的作用。课末收尾时,需要统一的说法和结论,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朗读,可起到总结、强调、统一表述的作用。如教材中引入“能量”概念前的一段话,让学生朗读,有助于进入主题;在欧姆定律内容和公式总结后,转入阐述利用欧姆定律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一起朗读,起到“不需要老师强调,学生自然明白”的作用。再比如,学习电流热效应时,学生通过电流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焦耳定律内容,会使探究结论明朗化,语言统一化。

六、在强调重要知识内容时,帮助记忆

增强记忆力的渠道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很多名人有超强的记忆力,归纳起来有三个字:“博”“记”“读”。博即博览群书;记即记录、摘录;读就是朗读。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规律及原理都需要记忆。朗读时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需要学生记忆的重要知识内容,让学生读一遍不行就读两遍,两遍不行就读三遍。

总之,“朗读”不仅存在于语文教学中,在物理学科中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物理课堂中只要把“朗读”运用得恰当、合理、适时、适量,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