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指的是以父母为代表的家长和以学校教师、管理者为代表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互动。家庭和学校是对学生最具影响的场所和环境,两者应当通力合作。

一、家校合作的形式

(一)以学校为主导的家校合作形式

1.家长“公开日”。

我校是一个只有四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民办小学,为了让社会和家长了解学校办学宗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理念,帮助学校形成高起点、高标准的办学平台,尽快形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竞争力,每学期都邀请部分家长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专家一起参与上课、手工制作、亲子运动会等,倡导家长利用业余时间与子女拓展体育、艺术等技能。让家长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情况。

2.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各种学生活动、家庭学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举办系列讲座,普及家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知识,使家校合作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合作打好基础。

3.“家长会”。

家长会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家校合作形式。校长与家长交流关于“人才观”的话题,耐心地和家长互动,在现代人才观的话题上与家长沟通:衡量孩子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孩子能否感受到愉悦和幸福,能否与周围人、同学、伙伴和谐相处,能否在亲子关系中融洽自如。

(二)教师为主导的家校合作形式

1.“家访”。

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是教师主动与学生家庭互动的卓有成效的家校合作形式,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发展的责任体现。教师通过家访,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

2.以现代技术为平台的家校合作。

在家访的基础上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时代提供的各种沟通渠道,通过电话联系、建立教师与家长“微信群”、QQ群、“家校通”专用电话等,构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系统。向家长发送学生上学、放学、学习内容等信息,为家长对学生的监护提供便利。

二、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一)家校合作过程中的家校关系

学校这几年来在家校合作的实践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在以学校为主导的单向家校合作中,学校处于强势地位。与家长的互动中合作不足、深度欠缺、缺乏互动。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学科教师难以有针对性、全面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与同伴的交往等信息。家长无法准确和全面获知子女的在校状况,无法把握子女品格发展、思想动态和人际关系等,家长会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在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经验或是发表对学校工作的建设性意见。这样的家长会,只是通过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讲话,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基本要求,了解自己孩子的成绩位次和排名。家长难以和学校建立平等的关系。

(二)“弱势群体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弱势地位

工人、农民、流动进城务工人员、“离异家庭”的学生家长往往在社会资本拥有水平上处于不利地位,进而更容易降低其家校合作的机会与质量,使自己的子女处于不利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地位。要提高这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质量,就必须提升教师在如何处理各阶层学生及其家长的不同山东智顷数位学习需要方面的知识传授和技巧训练,增强学校和教师在此方面的意识和相应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技能。

(三)家校合作要有利于孩子核心素养的形成

我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形式丰富:家长受邀访问学校,参加学生作业展览、亲子文体比赛等活动。这类活动通常都是由学校主导,家长基本上处于接受者的被动地位,很难全面了解孩子核心素养的发展。

家长最想了解的信息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学习态度”和“思想动态”。这表明,一方面,目前家校合作所围绕的中心问题仅仅局限在单一的学生智力发展层面。另一方面,尽管家长和教师之间也有关于学生品德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对话,但这种交流大多是收集和了解孩子听课是否认真、是否听话、是否调皮等信息。不难发现,这种关于学生品德方面的交流,目标仍然在于为学生学业情况寻找原因,并不是作为独立的品德培养活动来考虑的。

家校合作中的这些现状表明,我们的家校合作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为了孩子的发展,家校合作必须向深层发展,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家校合作的“核心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