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既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科学转变的重要目标。如何在大班额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成功的关键

教师先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学业水平、个性特征等动态信息,有意识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此外小组的成员合理分工,让每位学生都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小组内角色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性、参与性和有效性。定期进行指导培训,组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明确合作目的、监督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分析,形成承担个人责任的意识和荣辱与共的意识,这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

二、留足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有效参与合作探究

大班额教学,班级容量大,学生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速度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多变互动,积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把独立思考、质疑提问和分析理解的权利还给学生,而“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且有交流的需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最有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通过数学实验、测量、估值,保证学生有效参与,提高学生数学观察、试验、质疑、释疑、交流、探讨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实践能力。

三、合作探究的内容要有价值,指令要清楚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它只是教学手段,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合作学习提出的问题既要目的明确,要求清楚,易于操作,还要分层次,有合作的价值。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随口呼出,气氛看似高涨,却容易让学生形成惰性思维,但难度过高,很难激起全体学生探究的兴趣,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基本学情,要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目的,遵循开放性和难易适中的原则,提出的问题具有合作性、开放性、规律性、探究性、价值性。

1.解题思维途径较多,选择容易产生重大分歧的问题。

一些容易产生思维认知冲突的模棱两可的探究内容,最值得讨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逐渐理解数学公式概念,体会其推导过程,并统一认识,便于在数学应用解题中巩固新知,从而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

2.方法灵活便捷,选择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的灵活性大的问题,对于个体而言较难独立完成,容易混淆。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恰当,在合作教学中先让其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一方面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我表达意见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汇集了所有学生的集体智慧,更是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集中展示,这有利于学生在倾听中汲取他人的智慧结晶,突破个体思维的惰性及局限性。

3.选择挑战性的复杂问题。

挑战性问题对于个体来讲,思维跨度大,理解题意较难,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需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析完成。交流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分工,采用不同的办法在小组内尝试验证。最终问题得以解决,也自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概括、归纳和总结等数学思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四、监控到位,科学指导

在大班额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担当监管者、指导者、合作者诸多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行为,及时调控学生合作时的失控情绪,监控学生的整个合作过程,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探讨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合作的效果,为后面的教学作好准备。

总之,大班额下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既可以搞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有利于拓展其解题的方法技巧,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实现真正意义的和谐课堂,愉快课堂,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