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一定节奏,如同唱歌一样,教师设计合理,自然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学程序进行优化处理,利用教学语言展开多重调度,都可以有效调整教学节奏,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宜的学习情境,激发课堂教学积极因素,形成教学亮点。

一、媒体介入,呈现教学情境节奏

媒体介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常态,教师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展示功能,向学生展示丰富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信息,能够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有效调节了课堂教学节奏。

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要讲究一个适度的问题,太多有喧宾夺主之嫌,太少则难以起到激发作用。如在教学《卡通大亮相》时,教师四次启动多媒体,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支撑。第一次是课堂导入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卡通图片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相关卡通图片,自动介入课堂学习。第二次是让学生设计卡通人物,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卡通动画视频,给学生以启示和引导。第三次是展示学生训练作品,教师给出积极评价。第四次是结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外训练任务:让学生搜集卡通形象信息。课堂教学四次启动多媒体,每一次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感知体验,而且投放时机把握都比较精准,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二、程序优化,体现教学序列节奏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有比较固定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预设时,会根据课堂教学类型,选择比较固定的教学环节,展开常规性教学活动。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学设计未必能够适合学生学习实践,教师根据教学生成适时调整课堂教学程序,这是课堂教学最为明智的选择。

在教学 《冷色和暖色》时,教师一般要给出几个比较固定的环节:导入、讲解相关概念、阅读文本、组织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布设训练、检查评价、结课等,在具体操作时,因为环节众多,如果在一些环节出现了拖沓现象,势必要影响整个课堂程序顺利展开。有一位教师这样简化设计:导入、展示经典作品、解读、课堂训练、评价、结课。导入给学生以情绪激发,作品展示又是一大亮点,开始阶段将学生情绪点燃,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解读阶段,教师将核心内容进行细致解析,促使学生形成认知积累。相比前面两个环节,教师解读时的气氛处于抑制状态。课堂训练用多种内容和形式,给学生带来情绪调度,学生思维又进入活跃期。从教学环节安排情况可以看出,教师设计是比较科学的,一张一弛,松紧有度,对学生形成的思维启发也是张弛有度,课堂教学节奏和谐。

三、多元调度,形成教学变化节奏

课堂教学节奏是一个动态的教学因素,整个课堂有大节奏,每一个环节进行时,还要关注一些小节奏。为提升课堂教学节奏美,教师要适时作出教学调整。在课堂教学执行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课堂教学形成重要影响。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剧烈的,对课堂教学节奏的影响也呈现显性化。如学习《海洋世界》时,在课堂导入时,教师拿出一把海螺吹了起来,学生的表情被教师激活,学习兴趣暴增。教师声情并茂地展开引导: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海螺,是用大海中的海螺壳制作的小号角。我们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水覆盖,看地球仪上大片蓝色的地方都属于海洋。你们了解大海吗?很多同学都去过海边,谁能够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见闻?学生踊跃发言,课堂学习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教师拿出一些海洋生物标本,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其特征。学生观察异常认真,介绍起来也是井井有条。有学生说:这条海鱼非常凶悍,看它牙齿这么长,肯定有很强的攻击性。还有这珊瑚,非常纯洁,而且形状特别,色彩迷人。也有学生说:我去过海边,捡拾过贝壳,还捉过沙蟹,参观海洋馆时发现,海洋生物真是丰富,有身长超过六米的大鱼。教师利用海螺介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热议,并利用海洋生物标本,让学生展开细致观察,找出生物不同特点。学生学习热情倍增,这说明教师引导是科学的,教学节奏把握是合理的。

节奏是一种艺术概念,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外化体现形式,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手段,通过点、线、面、色等因子的排列、组合,给人带来视觉、听觉上的美感和韵味,这正是课堂教学科学设计的重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