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必须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合作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技巧和合作精神;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以此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展示、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设计预习学案

预习环节我制订了预习学案,有问题导学、预习检测、我的疑惑三个环节,总体上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1.“非实验性”内容的预习指导。教材中的“思考讨论”主要以思考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性的指导,有的思考题附加一定的指导性提示,确保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正常进行阅读;有的阅读指导中附加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练习,深化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2.“实验性”内容的预习指导。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探究”“演示”等,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仪器或鼓励学习小组借用仪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实验、探究。有时把课本上“演示实验”改换成探究实验,或变换成猜想、解释与讨论性实验。

3.相关练习性的指导。教材中的“问题与练习”,原则上由学生预习时完成,这是有难度的,但若对不同难度的试题进行相应的提示,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有的练习题来自生活,鼓励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走向社会甚至上网去调查、去了解,提高了学生对“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认识。

二、创设展示氛围

课堂展示学生预习的情况,让学生展示其学习历程,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实验探究的展示。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预习你学习了哪些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到这些物理知识?不完整时由小组内学生或其他小组补充。这种教学思路,突出了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整体把握,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然后按预习提示的问题逐一讨论,在与学生的讨论中学生还会提出各种或简单或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恰好是要上新课的主要内容。我在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解答其疑惑的问题,纠正其错误的理解。

最后我再把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总结归纳成问题提纲,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结构的再次认识,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脉络和主题思想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精选课堂练习

课堂中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老师的点拨进行一些练习以巩固当堂知识。练习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及时让学生板演找出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并在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随后由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其他小组点评、质疑、补充等,这就是生生合作学习。

全班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讨论,帮助归纳总结,并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让学生当堂记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全班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去克服普遍性的难点,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扫清障碍。

物理成绩的提高是离不开习题训练的,课后布置适当的练习题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是对学完本节知识后学习效果的测验。作业做到全批全改,甚至对部分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对课后作业中的集中问题还是需要老师讲解的。

“预习、展示、练习”课堂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简化教,放弃“包办”,将原来教的内容“下放”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随堂点拨。有些内容让学生间互教互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了些合作,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样就落实了物理新课程的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