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个性化,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保护童心,激发写作兴趣

童心,是孩子们精神生命的外在呈现。在他们的眼里,鼻子会说话,耳朵会流泪,星星会唱歌……所以让孩子童心绽放,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也是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习作题材的选取也很重要,课前老师应作好准备,搜集语言幽默风趣、切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话题,这样就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写作与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联系起来。只有写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有话可说,才愿意写,才能充分发掘他们的写作兴趣,也才能使写作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二、细致观察,抓住特征

细节如同特写镜头,如果想要让它生动形象鲜活,平时就要多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人和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开放五官一齐体察,还要用心去感受,从而抓住人和事物的特征。请看一位学生写的《我爱家乡的辣椒》片段:

“你看,好茂盛的辣椒啊!它枝上生枝,叉上分叉,变得绿叶繁茂,看上去真像一柄柄绿色的小伞呢。在茂密的枝叶中间,开出密密层层的小辣椒花。白色的辣椒花撒满地上,活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美丽神迷,使人自然联想到无数神话故事。不知不觉,一阵微风吹来,辣椒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由于小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对辣椒枝、叶、花、果的形状、颜色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用心去感受了辣椒之美,抓住了家乡辣椒的特点,便有这样细腻入微的描写。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实孩子们的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各种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比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小蜜蜂”读书节、春游、野炊、校园歌咏大赛、清明扫墓祭奠先烈、春秋季运动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现在的孩子,由于缺乏切实的生活体验、缺乏生活感受,因此写起文章来难免“纸上谈兵”“无病呻吟”……而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恰恰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四、在作文评改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1.学生先改,对比提高。

叶老曾反复强调:“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指导和指点,这是终身受用的。”中年级学生抄到正式本上的作文,已经是学生自己反复修改过的作文,高年级学生我都要求在现场限时30—40分钟写作文。然后我把这些作文再次发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都给自己的一位同学用铅笔批改作文。要求他们像小老师一样,用恰当的修改符号批阅全文,然后试着写出评语。当然,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是否抒发了真情实感。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到耳目一新,在批改作文中态度很认真。学生在对比中发现了其他同学的长处,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

2.教师再改,鼓励为主。

学生改完作文后,我收上来再次批改,不仅改原文,还改其他同学的批改和评语。学生评对的地方,我就打上对钩。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小学生都喜欢听表扬,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为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我善于在学生的作文中寻找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用得好,我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

3.重视讲评,以讲促写。

在讲评作文课上,我让优等生读自己的好作文,让中等生读自己的好段落,让差等生读自己写的一个好词或一个好句,让全体学生爱上写作文。我还表扬一批为别人写评语写得好的学生。这种鼓励形式会形成一种鼓励机制,那些微小的成功点逐渐积累,会促使学生从局部成功走向整体成功,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比较健康的乐于写作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