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一般都会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但是一些教师单纯追求作业的数量,忽视了学生的感受,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就需要注重个性化作业的设计,通过个性化作业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轻松完成作业,同时能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师在安排个性化作业的时候,要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来进行设计,赋予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作业的类型,自由完成作业。

一、设计层次性的个性化作业,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由于学生数学基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不同,安排统一的作业不利于每个学习阶段学生的成长。因此就需要教师设计富有层次性的作业。层次性的作业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可以设计成三类作业:第一类作业是基础型作业,例如羚羊4小时可以跑360千米,那么请问它8小时可以跑多少千米?帆船的速度是210米/分,汽艇的速度是其3倍,那么请问汽艇的速度是多少?第二类作业是拓展型作业,例如甲乙两地相距282米,一辆汽车已经行驶了107千米,汽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那么请问汽车还需要行驶多长时间?第三类作业是提高型作业,例如小明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是680米,他用8分钟可以走到,小红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是1280米,她用16分钟走到,那么请问小明和小红谁走得快?通过三类作业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并不是说基础较弱的学生就不能完成层次较高的作业,只要学生完成了基础作业,就可以进行作业拓展,从而逐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二、设计创造性的个性化作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创造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通过基础问题将学生吸引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然后精心设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在逐步引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以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前面的题目就是让学生对圆的基本概念、面积、周长公式进行复习,最后设计一道富有创造力的题目:学校里有一块空地,要在该空地上建设一个圆形花坛,一半种花,一半种草,请问如何设计这个圆形花坛。在完成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就想到半圆的设计方案。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别的设计方案,此时就需要拓展思维,从“一半和一半”这个条件进行入手,只需要保证种花的面积和种草的面积相等,并不一定是整块的两半。经过这样的解释,学生的思维就变得活跃起来,从面积的角度出发,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例如扇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在整个作业拓展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设计实践性的个性化作业,促进教学与生活结合

小学数学和实践之间的联系紧密,因此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作业和实际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探究数学的奥秘。

例如在学习“利息”这部分内容以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利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王阿姨在银行存款5000元,存期是两年,一种情况是在存款一年半的时候急需取出的,另一种情况是由于繁忙,王阿姨在存款两年三个月的时候才想起来取出,请问王阿姨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利息如何计算?学生在学习利息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课本例子都是定期取出,对于提前取出或者延后取出的探究比较少,教师通过这道题目,让学生去调查在遇到这两类存款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计算利息。经过调查,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本的知识,对利息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也加深了理解。

综上所述,新课标提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作业设计中也需要体现个性化,注重层次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通过作业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数学问题,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