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一旦课程知识被分解成阶梯状,学生更喜欢你给他们搀扶或者引领他们能够独立自主迈上一个台阶,而非被束缚手脚抱上阶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引导,鼓励他们在拓展文化背景、任务驱动和群体合作中探知讨论,让他们在自立、自治、自主、自发性阅读中开阔视野和丰富思维,必将使得阅读教学更有深度与广度。

一、查询文化背景,夯实语言基础

文化是语言的命脉,阅读则是了解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从文化背景中挖掘英语语言文化的价值意义,对帮助学生开阔认知视野与思维起到一定内化推动作用。查询文化背景,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整体认知框架,从中探寻作者写作意图。

文化背景查询,使得阅读在前延中赋予更多的内涵意义。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时,我则要求学生查阅中西方在健康方面的养生之道,对健康文化予以挖掘。有的同学从茶道文化入手,认为茶是中国特有的饮品,是人们生津强身、补充水分、结识朋友的重要媒介,也是体现我们文明、和善的重要特征。

借助查询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阅读素材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感知积累,使得阅读在启示点拨中更有价值。查询文化背景,需要从学生关注的热点和认知盲点出发,引导他们以阅读素材为例子,主动查阅相关文化,让他们在主动深入阅读中找到更多相关内容,给他们更多的指导点拨。

二、任务驱动学习,快速处理信息

让学生找出自己阅读疑点和认知误区,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思考,使得阅读语言信息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快速转换,更能够增强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任务驱动,能使学生在集中阅读重点时形成主动预设破解难点的策略思维,给他们更多自我攀爬的帮助。

设计的任务在体现多样化和差异性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参照机会。如,在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B fog”阅读指导中,不妨让学生自我通读全文,并就“What did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从文本中摘录筛选出相关的信息,以帮助学生理清语篇表达主题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就“How did the author introduce the fog?”和“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old blind man and Polly?”从阅读素材中找出相关信息,帮助他们就其中内容摘录出相关的词汇、短语、语句,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感知。有的同学通过结合“Reading A”中的思考题目,画出相应的有效信息,从文本素材中摘录出一定的词汇,增强语篇整体理解。有的同学则结合前后语句,围绕“Why did the author think so?”自我设疑,并通过摘录的方式找出其中的信息点。

设置的任务话题在体现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多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挑选机会,引导他们就各自的理解疑难问题提出相应的问题。结合阅读素材不同,设计具有梯度性和多元化的话题,帮助他们主动把握阅读要义和重点,明确阅读理解的目标方向。

三、小组协商讨论,共享集体成果

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更能够使得阅读课堂教学富有生机活力。小组协商讨论,让学生在群策群力的过程中自我探究,在相互学习中获得更多有意义的认知感悟。

小组协商模式运用,能使得学生跳出个体认知思维局限的境地。如,在模块七 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B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阅读引导中,结合aspirin 和 penicillin被发现的历史意义。可要求学生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就“Why were aspirin and penicillin called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进行交流,让他们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搜集更多的文本信息,帮助学生在感受到阿司匹林和盘尼西林对保障人们健康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重视讨论的多样化形式运用,可引导学生就自身遇到的某个问题主动提交小组讨论,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多运用朗读、争辩、竞赛等不同的方式加强讨论,让学生主动说出各种强化理解感知,深化合作体验。

总而言之,支架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其实就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和积极理解载体,让他们能够在充实背景知识前提下,主动围绕语言信息深入协商探究,给他们更多的自我调适和主动表达运用的机会。多给学生英语阅读指明路径,让他们在主动接受搀扶的过程中发现脚下的精彩,更利于他们深化感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