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就是要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过一种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语文学习生活丰富而精彩需要我们从每天的三个“一”做起。

一、诵读一首诗:在古韵中积淀语文知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语言表达精妙、艺术手法奇特、思想意蕴深厚。诵读古诗,能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陶冶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所以,每一天,教师和学生应以诵读古诗开启新一天的学习旅程。

诵读篇目有时要结合课文,比如学习了陈毅的《青松》,读《秋菊》《红梅》;学习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读《凉州词》。有时需要结合时令,春天诵读《咏柳》《绝句》《春日》等,夏天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闲居初夏午睡起》等。有时是系列式,比如诵读几篇李白的诗,感受奇特的想象、壮美的意境和清新的风格。教师应更多地把诵读的舞台留给孩子们,老师领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诵读兴趣,他们读得兴趣盎然。童子讲坛说古诗,学生从背景、诗意、诗境、表现手法等多个维度解读古诗,引领伙伴走进诗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谈。古诗诵读擂台赛,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诵读本领,温故知新,收获颇丰。古诗配画,诗与画互相映衬,传递出别样的诗情画意。每天的晨诵时间,我们与古诗相约,与古人对话,孩子们在每一天的积累中感受着古诗的悠悠韵味,逐步积淀着文学素养。

二、阅读一小时:在书香中汲取语文营养

要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天一小时的阅读底线是必须达到的。每天中午,教师应和孩子们一起共读半小时。低年级时,教师讲故事学生静静听,抓住绘本的“留白处”启发孩子想象故事情节,说说感受,并积累语言。年级高了,教师可采用学生自由静读和阅读分享结合的方式,有时师生一起阅读,徜徉书海,有时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在保障广泛读的基础上,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努力做到读思结合,这样的午读才是收获满满的。

放学回家后,孩子们还得保证至少半小时的阅读时间。低年级时需要家长的督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阅读的热情劲儿已使他们自觉沉迷于书海,很多孩子往往是手不释卷。这得益于学生阅读行动的记录与考核,每个孩子都有一份《读书郎阅读行动记录单》,由家长填写孩子具体的阅读情况,每读完一本,就可以到教师那里考核,过关后就能为自己积累一定的阅读分值,然后根据分值评比班级的“阅读秀才”“阅读进士”“阅读探花”“阅读榜眼”“阅读状元”等。

三、练写一段话:在表达中锤炼语文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确实为孩子的语文生活开启了一扇窗。然而,从读到写的突破,其间还需要一定的衔接。每天一段话,就是最好的衔接方式。或许,会有教师把“写一段话”理解为这是低年级的事,高年级更关注段和篇的训练。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写不好段,又怎能写好篇?年级不同,训练的要求可以不同,无论与课外、课内、习作、生活的哪种结合,都要立足于年级特点和学生的习作原有水平。

写话题材多来自于教材中的仿写,比如《理想的风筝》开头以景喻人,用春天的景色和风筝勾起我对刘老师的回忆,引出人物,学完后让学生也尝试着写写这样的开头。写话训练也可以是主题式的,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小动物外形的特点,就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连续几次写。当然,这种写也是阶梯性的,一开始可以是共同观察,细致指导后共写一种,而后“边扶边放”,在为学生提供词句依托的基础上让学生写,最后可以完全放手,自由观察练写。写话还可以是话题式的,教师给出中心话题,学生围绕着写。比如“冬天到了,天气可冷了!”“看到自己考试得了优秀,我的心里高兴极了!”“运动会上的××比赛最精彩”……写话训练必然只落于一处,教师要做的就是确定好一个训练的点,然后提供方向,引导学生前往。

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家说,一个热爱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活着。笔者想说:只要我们钟爱语文教学,钟爱学生,每天坚持做好三个“一”,学生的语文生活一定能越来越精彩。而我们,也一定能品尝到语文教学的快乐,享受到语文学习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