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新教材承载新理念的一个特点,还是培植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给力点”。因此,教师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层面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以编者意见为索引。为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教材编者精心撰写了要言不烦的提示意见。这些意见概括了名著的轮廓内容、主要成就、情感倾向、手法特点等。针对某个“精彩片段”的具体内容,有的附带“阅读建议”与“点评”,有的编排了一段醒目的总结性话语。所有这些,都可看作是阅读整本书或节选内容的向导。可以说,如果把编者意见撇在一边置之不理,一切全凭感觉走,要么走弯路,要么瞎胡碰。同时,编者意见仅为“索引”,决不能条分缕析编者意见取代名著阅读。至于教材中另行提供的有关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其他信息,只作阅读参考,不可喧宾夺主。执教中,只要引导学生理清编者意见的要点,阅读实践就好具体把握了。

以精彩片段为例子。精彩片段是从整本书中节选的。课堂上阅读精彩片段是为课外读整本书打基础、作准备的。因而,执教精彩片段就不能像讲读课文那样。如果离开了“读整本书”的教学目标,把精彩片段类同讲读课文去处理,就与教材编者意图相去甚远,也同课程改革精神格格不入,教学过程也就严重“错位”了。把精彩片段当成阅读整本书的例子,从文本特征出发,让学生在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课外坚持广泛阅读,才是课堂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教学追求所在。

以阅读策略为重点。就整个阅读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而言,有关方法的传授是最重要的。名著的主要阅读策略,有时在编者意见中已有粗线条式的勾勒,执教者的注意力则应集中于引导学生着力实践、主动实践方面。就整个名著阅读过程而言,有共性的阅读策略,也需要就“这一本”坚持实践、反复揣摩,以求在运用自如中达到融会贯通。

以探究思考为切入。要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精彩片段中取得成效,不妨就以探究思考为切入。教材编者精心设计了指向集中、言简意赅的探究思考项目,而且颇有启迪性,又具有发散性。有的还由精彩片段涉及“整本书”,并且要求学生在归纳思考收获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展开交流讨论,为的是把探究思考引向深入。不难看出,教材编者对阅读名著的推崇意向是探究思考。从教学实践看,不少执教者正是引导学生从探究项目入手,在阅读精彩片段中完成思考探究,并将主要收获推而广之到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中去,从而不断进入新的“阅读天地”。

以体验感悟为途径。阅读活动是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一个“内化”过程,其中体验感悟必不可少。体验感悟是成功阅读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着眼点:引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培养读整本书的习惯。不难看出,无论是兴趣、方法,还是能力、习惯,哪一样都少不了体验感悟。唯有体验感悟,才能滋养兴趣、习养方法、涵养能力、修养习惯,进而不断提升语文整体素养。因此,引导阅读名著,就是要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体验方法、点拨感悟思路。

以培植素养为归宿。从根本上讲,山东智顷数位学习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素养。语文素养的构成是多方面的,只有把各类优秀文化要素积淀于心,才能自觉化为生活规范与生命态度,达到“学语文”与“学做人”和谐同步长进。通过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就能不断扩大文化视野,这样既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又尊重多元文化内涵,既吸收历史文化精髓,又关注当代文化潮流,在积淀人类文化中,全面培植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把培植素养作为执教策略的归宿是恰如其分的。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为的就是去读整本书。那种放弃读整本书,仅仅要求学生记住名著的名称、作者、主人公等几个名词,用以应付检测填空,完全立足于应试获得分数的做法,实在是不足取的。

只要我们以提高学生阅读效能为目标,以名著为基点,以把握方法、精读略读结合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归宿,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纲目并举,让新课改理念贯穿名著导读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效率才会得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才会得以发展,阅读品质才会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