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我有幸和杨校长、教研室语文组王亚莉老师一起,听了庾中青年教师刘亚莉的一节课《智取生辰纲》。在分享了她课堂教学的精彩之余,很想写几句感悟的话。

刘老师用简洁明快的导语及工整清晰的板书揭题之后,即安排学生自学:速览全文、提出问题、归纳要点;接着进行读后谈话,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生辰纲,何人押解护送,何人欲取,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从何人手里取走等问题,初步感知了课文大意。

紧接着进入到本课的重头戏,重点难点讨论:分析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刘老师和学生频频互动紧紧扣住“智取”二字,直奔要害,先分析了晁吴之智:智用天时——六月三伏天,赤日炎炎,押镖者人困马乏,汗流浃背,很想歇脚纳凉,解渴消暑;智用地利——黄泥岗松树林,便于隐蔽,进可攻退可守;智用人和——晁盖,刘唐,三阮乔装枣贩,消除杨志等人疑虑,白胜假装卖酒,配合默契,好戏连连。又分析了杨志之智:他智藏行踪——不用皮箱官车,大张旗鼓地押运,而收拾成“金银担”,乔装成小商贩及脚夫,足见其精明。智变行辰——初离北京五七日,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后来遇到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时,辰时动身,申时便歇,足见其谨慎;智选路径——不走官道,专拣民间贩夫走卒常走的山间小径以掩人耳目,足见其多智。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况“青面兽”杨志之智适遇“智多星”吴用之智,真可谓小巫见大巫。虽然他的智藏、智变、智选,一路上,顺利通过了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等四处强人出没的地方,但还是栽在了黄泥冈,因而他押运的生辰纲被智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身为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其人生的最大愿望是想凭自己的真实本领,在边疆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他也汲取了其先前丢失花石纲的教训,也铭记着失陷花石纲后,他搜集来一担金银珠宝,去东京贿赂高俅,企图补个官职,结果被高俅赶出殿帅府的耻辱。他失算和失败,固然有其多种因素,但他急功近利,内失人和,以及国家各级官吏贪腐横行,民不聊生,盗贼蜂起,不能不为主因。正如小说所言:“狼心狗肺滥居官,致使英雄扼腕”。朝廷堵塞了他们的报效之门,各路英雄人生境遇大同小异,在多次碰壁逼得他们“有家难奔,有国难投”时,为了获得一个栖身之所和生存之机,只好落草为寇逼上梁山。

课后,教研室王亚莉老师,对此节课赞赏有加,并给予刘老师很高的评价。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不等于《语文》”。刘国正先生认为:“学习语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通常所说的课堂,它是学习的主阵地。第二层是校园,包括各科教学(任何一科的教学都是通过语文来完成的)以及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第三层是家庭和社会,因为整个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都与语文密不可分”。大语文观认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毛主席也教导我们:“语文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语文的课堂资源之一,教材和文本无非是个范例,而最具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资源是激活学生对文本、对社会与生活的观察、感悟、体验和表现的欲望。教师的“教”不能拘泥于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材”、“用活教材”,联系实际,大胆取舍。而学生的“学”不能囿于学知识,重要的是学方法。教师要能举重若轻,把“厚”教材教“薄”,又要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善于挖掘和阐发,把“薄”教材教“厚”。

在灵活处理教材,熟练驾驭课堂诸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刘亚莉等年青教师的专业成长,愿这些青年才俊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