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模因的进化,我们得出,不同时期或特定的文本下会产生不同的翻译模因,某一翻译模因要想存活,必须适应当时特定的条件。外语教学法也同样适用于此。纵观外语教学法,从最初的“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翻译教学法(用讲解语法和翻译句子学习第二语言);到18世纪的“the Direct Method”直接法(以听说第二外语为主,避免使用母语);20世纪40年代的“The Audio-Lingual or the Aural-Oral Method”听说法(以句型转换为主,听说领先,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习第二外语);再到60年代的“the Cognitive Approach”认知法(改进语法翻译法,注重能力培养,注重语法教学);最后到70年代产生于西欧的“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法(从已有的认知出发,强调学生学习的思维意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及变更遵循模因论的规律,不同时期,由于教学要求、社会需求等因素的不同,产生相应的适用于该阶段的教学法。而这些教学法又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作用,相互扶持的,例如60年代比较流行的认知教学法就是在之前翻译教学法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现在比较关注的任务型教学法也是在交际教学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