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作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并有所延伸、有所创新。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使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读出见解,进而达到读用结合的效果。本文将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教师榜样示范,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学生是否喜欢阅读,很大程度取决于成人是否喜欢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对书籍的态度取决于教师对书籍的热爱程度。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个热爱阅读的老师,他的学生肯定也会喜欢阅读。因此,要想学生喜欢阅读,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形象。笔者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坐在班里静静地看书,当学生们看见老师陶醉于书香时,他们对书籍会多一份好奇,这种好奇会让学生们向书籍靠近。一天、两天,安静的学生多了;三天、四天,看书的学生多了;一个月、两个月,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安安静静地捧起一本书。

二、积极引导,指明阅读道路,教会阅读方法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看所有的书是不可能的,应有选择地看。学生读课外书时,教师要做一盏“导航灯”,利用阅读课使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引导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探索、寻宝。

阅读中,会出现这样的通病——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出现这种情况时,笔者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优秀作品,细细品读,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笔者还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慢慢地,学生们突破了瓶颈,看书的兴趣更浓厚了,过关的质量也更高了。

需要注意的是,读书就像人吃核桃一样,核桃是有营养的,但吃一个就等待大脑发生什么奇迹,那是不可能的。教师让学生阅读,也不要巴望着能发生什么奇迹。小朋友读书重在培养习惯,只要了解内容、得到乐趣即可,切不可咬文嚼字,像一些教师要求的那样又是找好词,又是抄好句,把一个快乐的享受变成一种学习负担,好不容易捧起来的书又要扔掉了。

三、督促学生每天阅读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在每天的口头作业中,笔者都布置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任务。通过短信的形式,并让家长通过一些婉转的问题了解学生的看书情况,在学生的作业记录本上,在当天学生记录阅读半小时那条作业旁边,写下家长观察学生阅读情况的评语,可多可少,重点就是学生当天在家的阅读表现。第二天,到学校时,只要学生的作业记录本上爸妈写评语的都有星星奖励。然后将评语分类,表现好的当众表扬,学生看书热情更高了。表现不好的,和其父母私下里沟通,找出问题,帮助其进步。

四、多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目标

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的阅读教学都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如李吉林、靳学彦、于永正等特级教师的阅读教学都突出体现了一个“读”字。可见熟读课文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目标。

学习一篇课文,需要反复读。学生阅读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初读、细读、深读和熟读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应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初读课文,即预习课文,初步感知大意。目的在于认读生字、疏通词句,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细读课文,即从语言结构入手,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思想感情。包括分层、分段读,逐句逐字的读;对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等进行细致研读,将思路、感情理清。深读课文,即对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做深入研读,包括探寻作者的构思、立意,体会语感,欣赏精美的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等。熟读课文,即在理解、评析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反复诵读,默记所要识记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规定的篇目,名家名篇力求达到熟读成诵。从阅读程序而言,上述四个阶段呈递进式,层层推进。在教学时应视不同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课文内容的深浅程度而定。但不管年级高低,多读应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