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的英语阅读课堂只偏重语法和词句的讲解而忽略了从文章的整体结构来把握内容。笔者尝试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阅读课堂,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语篇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并就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提出几点启示,希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改善英语老师的阅读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语篇分析 阅读教学

2014年榆林学院教改项目: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榆林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项目编号:JG1405。

引言

在外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中,阅读教学的科研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无论是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超过了听与说的研究。然而,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验:学了好几年英语,词汇和语法都掌握了不少,但读一篇生词不多的文章却不能很快掌握文章大意。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在于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阅读课堂中通过讲解单词、语法、辨析词义和分析句子成分来教授阅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忙于记笔记而无法参与其中。有效的阅读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以及语篇的整体理解等深层次的语义联系。因此,要把握文章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整体理解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就必须在阅读课堂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从单纯靠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尤其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阅读课堂存在诸多问题。传统外语阅读教学法的特点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达到传授语言知识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阅读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课前,教师认真备课。课堂上认真讲解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辨析词义、讲解语法、分析长难句。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边听边记笔记,没有时间去阅读和思考。殊不知阅读能力的提高在于大量地反复地实践。因此,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2.重视语法的讲解,忽视阅读的内容

词汇是阅读的基础。一直以来,教师在阅读课堂中都强调学生要掌握字、词、句及语法的运用。教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讲解材料中的生词、语法及分析句子成分。这种过多强调语法讲解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因而忽略阅读的内容,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

3.考试中对阅读部分的测试形式不合理

在大学生英语的各类考试中,对阅读部分的测试往往采取“多项选择”的形式。这样的测试模式不能真正测出学生的阅读水平。从以上的诸多问题可以看出,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它只注重讲解其中的语法知识而忽视了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语意连贯,缺乏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因此,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入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分析理论

语篇分析理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此术语是由Zelling Harris 在1952年首次正式提出来,并在60年代才逐渐发展起来的。Harris 认为:作语篇分析时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一是如何在句子范围之外继续使用描写语言学分析单句的方法;另一个是如何把文化和语言联系起来,把非语言行为和语言行为联系起来。

一方面,语篇分析将使我们超越句子界限,将句子的意义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任意堆砌的句子之间不会有什么关系,但连续语篇中的句子却一定相互有关。他认为:所有语言运用都是互相有联系的,“孤零零的词句不构成语言,语言是由连续的语篇构成的。不管是一段话语,或者是一部十卷巨著、一篇单人演讲,或者是尤宁广场上的一场争吵。”(Harris, 1981:109)另一方面,对一个语篇所作的分析将向我们提供关于语言行为与其它行为之间关系的信息。每个连续语篇都产生与特定情境,不管是单人演讲还是多人会话,还是以某种文学或科学传统撰写的耗时数月的书籍。我们可以用分布方法来研究语篇的形式特征,这些特征与特定情境之间的关联将使读者更利于理解篇章。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不仅仅要掌握其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透过字面意思理解其深层涵义。因此,阅读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可以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体框架,抓住大意并理解句子背后的深层含义。

语篇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要在阅读课堂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意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讲解引入语篇分析理论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语篇分析理论,然后带领学生运用该理论对具体的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从中获得阅读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语篇分析在阅读课堂中的具体实施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阅读材料时,应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分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寻作者的写作态度和真实意图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阅读材料的重要信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去了解阅读材料的背景,体会作者的相关经历,这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也有助于对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下笔者结合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谈谈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1)文化背景导入法

在阅读这项双边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阅内容所感兴趣的程度。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为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文化背景知识一般包括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立场、生活时代等背景知识。有着一定文化背景知识的读者要比没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读者在阅读的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上都要更高。因此,教师在阅读课上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然后鼓励学生结合背景知识饶有兴趣地读整篇文章。

(2)预测法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到标题时往往能够联系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使用预测法进行阅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预测法就是根据标题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比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Unit5 Section A 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 一文的标题中就有学生非常熟悉的青少年吸烟问题,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预测:

a.Why do people smoke?

b.Is smoking bad for the youngsters?

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会猜测课文会讲什么,因此通过文章题目对内容进行预测可以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

(3)宏观分析法

学生在阅读前首先需要了解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然后根据标题对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预测过后鼓励学生带着兴趣进行篇章阅读。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阅读主张从整体把握文章,分析文章的体裁和结构,对文章进行宏观分析。所谓宏观分析就是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入手,深入到语篇层次中,尝试概括各层次的大意,逐步找出文章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此外,还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题句。主题句结构简单,具有概括性,需要其他句子的解释、支撑和拓展。主题句是语篇段落的核心,是段落层次关系结构的基础,它们起到贯穿全文,衔接语篇的作用,是我们打开语篇之门的钥匙。主题句的位置有时在文章的开头,有时在中间,有时在结尾,而有的时候没有明显的主题句,需要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归纳出主题句。

3.教师在阅读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前面提到过,在阅读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阅读课堂,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阅读材料并精心备课。课堂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师在阅读课上要起到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巡视者甚至顾问等多功能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教学还要注重自身建设。比如多参加座谈会、专家讲座,论文交流会等,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启示

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不能孤立地分析字词句,而应该在语境中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篇章。以上分析证明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阅读教学中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教师的阅读教学效果。它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识别并接触各类语篇

将语篇分析理论引入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深层次理解文章各部分的中心意思,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识别各类语篇。除了常见的文学作品和证论文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其他类型的语篇。比如新闻、科技、报刊文章、广告、旅游手册、商务信函等。引导学生用特定的阅读技巧去读不同的阅读材料,为培养他们的独立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2.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分析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对于语篇分析的策略历来有两种主张,一种是郑三粮主张的“自下而上”的策略。另一种是李卫清(2004:50-53)“自上而下”的策略。前者主张从低级的字词解码,再到语言结构,然后到句法结构、篇章结构及内容的归纳讲解。这种偏重字词句及语法讲解的策略只能让学生停留在篇章的表层理解,最终获取的也是支离破碎的语篇信息。而“自上而下”的语篇策略主张用推断、预测、选择、验证和证实等过程来获取语言所传递的信息。这样又忽略了语篇分析的基础和依据。黄国文(1994)主张采用“交互作用”的语篇策略,即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这种策略强调在语篇理解中将语言文字和背景知识相结合,使读者的背景文化知识与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意义最大限度地结合并起到互补作用。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单靠课堂的阅读量难以形成语境,也无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接触更多不同题材的文章,积累语言经验,提高语言素质。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读完材料后试着写出摘要或者读书报告,这样才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所读的资料,进一步熟悉语篇分析模式,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语篇分析理论弥补了传统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词汇、语法讲解的不足。学生学会从整体把握篇章有利于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教学领域来讲,它为英语阅读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是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一次全新改革。

参考文献:

[1]包昀亮.从语篇模式角度研究阅读教学[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出版社,1994.

[3]姜望琪.语篇语言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出版社,1999.

[5]李卫清.英语语篇模式与阅读理解[J].昌吉学院学报,2004(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