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卡特的作品中总是充满了魔幻、荒诞的描写与情节。本文以卡特改写的童话集《血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的神秘预言和众多离奇荒诞情节的分析,证实卡特通过魔幻的手法,创造出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含混效果,其目的是折射男性霸权、女性边缘化、失语的社会现实,进而颠覆男女二元对立传统模式,帮助长期失语女性获得“话语权”。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预言 荒谬 二元对立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源于德国艺术界,20世纪50-60年代迅速流行于欧洲文坛,其特点是借助夸张、荒谬、神话原型、象征等写作手法,将现实放到各种魔幻的环境和气氛中客观、详细地加以描写,使现实无形具备了魔幻的色彩,既给客观现实披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外衣,却又始终不损害现实的本质。安吉拉·卡特,这位文学界的创新者、引导者,深受当时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总是将古怪离奇的梦幻、现代童话、神话原型和社会现实融为一炉,向读者展示充满魔幻色彩的鲜活的社会现实。本文将以卡特改写的童话集《血窟》为研究对象,证实卡特如何借助魔幻来揭示女性“他者”地位,进而颠覆男女二元对立传统模式,帮助长期失语女性获得“话语权”。

魔幻外衣、现实本质

1.神秘预兆

故事中多次出现预兆,主人公“新娘”总是预感面具之下一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丈夫,他好像总是戴着一个面具,在某个角落偷偷地窥探她。“新娘”的这些“预感”看似营造了神秘氛围,实则揭露了一个社会现实,即男女地位悬殊,“男性”处于主导权利地位,而“女性”总是被客体化,被“殖民化”。在男性眼里,女性只是一种被“注视”的“物品”,一种被占有的、没有感知的附属品而已。而处于“他者”地位的女性永远看不透那个隐藏在无形面具之下的“丈夫”。除此之外,这个预感还在警示人们以物质利益为前提,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注定只是一桩性交易而已。故事中的“丈夫”很清楚年轻貌美的“新娘”只是贪图他的荣华富贵,因此,对他而言,“新娘”只不过是一件高价买到的、可供任意玩耍的“宝贝”。作为贪念的代价,“新娘”只能得到一个带着面具、随时随地“监视”她的神秘丈夫。

后来在这一预感的驱使下,“新娘”大胆打开那扇禁门,发现了丈夫所隐藏的秘密。当新娘进入血窟,看到前三位妻子惨死情景后,她并未表现出万分惊恐。相反,在紧张之余,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激动。故事中的那个唱歌剧的亡魂甚至还对“新娘”微笑,通过这些看似荒谬的描写,卡特意欲展现一个新女性形象,这里的“新娘”不再是传统懦弱、被动、听话的“芭比娃娃”。相反,她是一个充满好奇、敢于挑战男权统治、男性权威、敢于违背丈夫命令、敢于探寻事实真相的新女性形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丈夫”送给“新娘”的新婚礼物——“红宝石项链”(chocker of rubies)。chocker意即令人窒息之物。当“新娘”戴上它时,她预感一种无形的力量要摧毁她。这个新婚礼物紧紧地卡在她的脖子上,令她难以呼吸。项链这个意象多次出现,每次出现基本都与“毁坏、死亡”相关。“新娘”第一次戴上它,“丈夫”看她就像“俎上之肉”一般,等待宰割;洞房花烛夜时,丈夫再次要求她戴上项链,那晚,“新娘”在极度痛苦中失去了童贞;最后,当“丈夫”发现“新娘”的背叛,要求她在被斩首的时候再次戴上项链。这一连串的情节都一一证实了“新娘”最初的预感,即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要摧毁她。看似神秘的预感恰恰揭示了在父权、夫权社会里,男性总是试图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去束缚、驯化、奴役女性,而女性总是被动地戴上某种有形、无形的“枷锁”或是“chocker”。故事中的“新娘”很早预感到这个项链是一种摧毁她的力量,恰恰说明她已经意识到了男性对女性的这种无形束缚、约束和驯化,因此,这里的“新娘”是一个觉醒了的新女性形象。

《血窟》从头到尾充满着预言,是一部神秘的现代童话故事,而在这些神秘预言的背后,恰恰是真实的现实生活。魔幻在故事中只是方式,揭示现实才是目的。

2.荒谬、怪诞的故事情节

卡特打破时空、现实与非现实界限,利用荒谬、怪诞的情节给故事增加了一层神秘和魔幻的效果。首先,故事中描述的城堡是一个水陆两地的魔幻城堡,是一个神秘又些许阴森的地方。这一虚实不明的城堡说明“新娘”原本以为的爱情港湾是虚幻的,男性对女性的承诺、对女性的爱情也像这座城堡一样,虚虚实实。另外,这座无路可通、被隔离的城堡也暗示了当时妇女被隔离,被异化的处境。故事中的“新娘”远离家乡,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以为自己找到了庇护之所、安全港湾。殊不知,这是一个被切断与外界联系的孤堡、豪华“监所”。而在这个“监所”的女性没有自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退路。通往自由的道路已被男性切断,等待自己的将是被隔离、被逐渐异化的悲惨境况。其次,故事中的“丈夫”和“新娘”是在一个荒芜的、没有站台的地方下的火车,这个情节是荒谬、夸张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为某个人而独立设站。但在这一荒谬细节描写背后,卡特揭示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现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金钱不仅能诱惑一些年轻女子,更能赋予拥有者很多意想不到的特权。除了古堡和站台,故事中也有对鬼魂的荒诞描写,如那个唱歌剧的亡魂对“新娘”微笑;更为荒谬的是,第三任妻子甚至对“新娘”说话。看似荒谬、怪诞的情节打破了阴阳两界的障碍,营造出一种恐怖、荒谬、魔幻的效果。鬼魂之所以微笑、说话,一方面是因为“新娘”发现了丈夫的秘密,而且不久之后可能也要遭遇同样的命运;另一方面,同样作为女性,这些亡魂并未像传统故事中的女性一样,出于嫉妒相互陷害对方。相反,她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提醒“新娘”及早认清“丈夫”的本来面目,不要重蹈她们的覆辙。卡特认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们应该互相帮助、团结起来,共同推翻男性霸权,而非相互嫉妒、残害对方,沦为男性霸权的受害者。除了上述荒谬情节之外,故事中提到“新娘”在血窟中慌乱将钥匙掉入血池中,怎么洗也洗不掉,后来丈夫又将其印于“新娘”眉宇之间,任凭多厚的脂粉也遮挡不住。这个荒谬情节违背常理、现实,但却传递了这样一个讯息,即“新娘”永远忘不了那不堪的往事。这个红印将会一直提醒她,提醒所有的女性不要一时贪图荣华富贵,否则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另一方面,这个红印同样像警钟一样,时时提醒所有女性要坚持与男性霸权作斗争,抛开传统观念和男权赋予的无形枷锁,变懦弱的传统女性为坚强、主动、独立的新女性形象。

整个故事充满了离奇古怪的情节,赋予了神秘、荒谬、后现代的色彩。通过赋予事实一些虚幻的想象,以营造一种超自然的氛围,使读者感到荒谬,但作者最终的目的是揭示这些看似荒诞不经故事表象下的现实。

结语

卡特的《血窟》无疑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经典代表之作,而无论是各种各样的预感,还是充满魔幻色彩的荒诞故事情节,其目的都是寓现实于魔幻之中。用魔幻的手法折射男性霸权、女性边缘化、失语的社会现实,获得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含混效果。因此,魔幻只是形式,现实才是所要折射的内涵。

参考文献:

[1]Brooke, Patricia.Lyons and Tigers and Wolves- Oh My! Revisionary Fairy Tales in the Work of Angela Carter[J].Critical Survey,2004,Vol.16 Issue 1.

[2]Carter.Angela.The Bloody Chamber And Other Stories[M].Middlesex:PenguinBooks Ltd,1979.

[3]De Beauvoir,Simone.The Second Sex[M].Trans.H.M.Parthley.New York: Random,1989.

[4]Haase.Donald.Fairy Tales and Feminism[M].Detroit: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4.

[5]韩晶.对安吉拉卡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解读[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6]张中载.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小说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