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研讨活动上,来自不同学校的两位青年教师执教了两节课外阅读的同课异构研讨课。基于《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 Holiday整体单元教学后的课外阅读延伸教学,自主选材,内容不限。教师A选择的是绘本教学,通过讲述Kitty 猫和Bob狗在不同的节日所做的不同事情,引出一句格言——Good luck, good healthy, hood cheer, I wish you happy every day!教师B则选择的是《新概念英语》Favourite holiday。

两位老师都展示了他们对课外阅读课的研究与思考,更新了教师对课外阅读课的教学观念,但两位教师在具体实施上反映了迥然不同的教学理念,而不同的教学行为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片断

教师A在教授文本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1.自读对话,画出生词和关键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试着为几幅图编写对话。

4.情感教学:Good luck, good healthy, hood cheer, I wish you happy every day.

教师B在文本处理时,采取的步骤如下: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When is Christmas/Easter/Thanksgiving Day ?”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询问节日的句子。

3.小组内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国外节日的时间和习惯。

4.询问学生在中国的节日并和国外节日进行比较,理解favourite的含义。

5.拓展知识:英美国家的节日习俗。

分析

教师A的文本处理过程,是当下许多教师进行语篇教学时通过的步骤。看似很热闹,有静态的练习、画线获取信息,还有动态的表演。但这几个活动之间缺少联系,都是各自为营,更没有帮助学生建构起自主阅读文本的能力。只能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不能主动获取情感经验:Good luck, good healthy, hood cheer, I wish you happy every day.

教师B的文本处理相对来说比较细致,学生每次阅读文本都有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引领。逐步主动理解课文中心词语favourite。 这种文本处理的过程,做到了有层次、有方法。而且教师B的问题设计并没有停留在语言表达视觉信息的层面,而是学生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才能回答。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片断

教师A在文本处理时的第一个步骤是自读对话,画出生词和关键句子。当教师问学生dress up in costumes是什么意思时,回答的学生寥寥无几。

教师B在文本处理时也有这个短语,但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猜到含义。

分析

教师A在学生画出生词后,并没有检查其学习效果,而是在投影中打出了三个生词relative,lantern,dress up in costumes。由于教师在教授时更注重另两个词的发音,中文含义也都是由自己代为表述,所以当教师问dress up in costumes的中文意思时,大多数学生还是在等待答案。教师B在帮助学生理解该短语时,采取了倒推的方法。在文本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提问学生:Which holiday does Ben like ?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He likes Halloween best.师紧接着提问:How do you know that ? 学生从文中找出这样一句话:Halloween is in Oct.,people dress up in costumes and go to parties,it's fun. 这样反过来讲解,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fun 和借助相关图片明白dress up in costumes的含义。教师B在整节课中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比较关注,在课堂中多次提问:Why ? How do you know that ?在英语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往往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各样的生词,这是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跨越生词的障碍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而猜测词义的方式也有很多,如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借助非语言信息的图片等。一节课的力量很小,但教师应该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单词预测能力往往比单单传授知识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