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们班有一个十分内向的孩子,下了课就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发呆地看着其他小朋友游戏、玩耍。偶尔,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会从她的嘴角滑过,但她绝不会参与游戏。上课时她的表现更令人担忧,总是目光呆滞地看着课桌一角,根本不听讲,更别说主动发言了。有时把她叫起来,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她也用沉默来对抗。

对于这样一个内向、惧怕学习的孩子,我不禁摇头了,该怎么办呢?开始,我认为她不学习是因为懒惰,不愿意动脑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加之从家长那里得到的信息,我发现其实她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并不少。她学习很努力,希望获得好成绩,也很想获得老师的表扬,但由于思维慢,学习确实困难,渐渐导致她开始厌倦学习。

在了解了她的问题之后,我决定给予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让她感觉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与此同时,耐心地等待她慢慢成长。上课时我有意识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她,哪怕她只是念对了字的读音,我也大加赞赏;下课了,我经常对她嘘寒问暖,让她感受到来自老师浓浓的爱;题做错了,我把她叫到跟前细心讲解,即使下次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告诫自己:不要紧,给她多说几次会明白的。久而久之,笑容在她的脸上出现了,下课了总是爱呆在我的身边,有时主动帮我发本子,更多的时候是不声不响地拿起扫帚打扫讲台。

我时常想:这么懂事、善良的孩子让人怎能忍心责骂?但是有一天,我还是发火了。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做练习卷时她的成绩很不理想。放学后,我把她叫到跟前,给她讲问号、感叹号和句号的用法。谁知,我讲了半天,她却毫无反应,茫然的目光越过我的头顶落在身后的墙上。我沉不住气了,生气地把卷子摔给她,说:“上课时你没有好好听,老师现在给你讲,你怎么还不听啊?”说完我转过身去不再理睬她。她站在那里,先是默不作声,然后开始轻声呜咽。我的心软了,她毕竟只是一个7岁的孩子啊!

于是, 我拿过她的卷子,让她把题目再读一读,但她默不作声。我拉起她的手说:“老师其实很喜欢你。如果不喜欢你,同桌欺负你的时候老师就不会批评他了,你生病的时候老师就不会给你喂药了,你说是不是?老师知道你也想学好,就是弄不明白。没有关系,咱们慢慢来。”说完我就一字一句地读给她听。看见我的态度缓和下来了,她停止了哭泣,慢慢配合了。

在后来的考试中,她有时还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不去想,不去读。我总是走过去摸一摸她的脑袋,轻声说:“没有关系,慢慢来,老师等你。”和家长沟通时,我也告诉她母亲:别太急了,要给孩子时间,要给她降低难度,让她能够体会到答对题目时成功的喜悦,帮助她树立信心。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她一点一点在进步。最后一次小测验,她竟然把阅读题都做出来了,尽管答案不很准确,但我已经心满意足了。因为我感受到了关爱的力量,宽容的力量,等待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她,总有一天她会学到很多东西,会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快乐地成长。

分析:兰本达在她的“探究研讨教学法”中,多次指出“耐心是一种品德,是取得教学成功的理所当然的必备条件”。卡夫卡也曾经写道:“人类有两大主罪,所有其它罪恶均由其中引出,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作为一名教师,不论对待优等生还是后进生,耐心都是最重要的。它不仅是教师自身人格魅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征服学生的重要武器。

有些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教,教师越来越难当,因此经常对学生“河东狮吼”。其实,只要对学生稍稍多一点耐心,便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耐心和爱心无疑会推动他们不断前进;而缺乏耐心的言行只会让他们离目标越来越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有觉醒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学会期待,特别是要用无比的耐心去等待那些弱势群体的觉醒。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不犯错误的,如果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以一颗宽容的心,给予鼓励,耐心期待,我们就会从学生的点滴进步中体会到山东智顷数位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