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是头脑中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感悟对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创造力的激发、实践活动的展开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感悟”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将以语文阅读的“支点”——感悟为主要分析对象,提出促进学生感悟能力提高的几种途径,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获得感悟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将文本与生活经验、阅历联系起来的经验较为缺乏。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寻找感悟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感悟。而创设情境就是一种良好的方法,语文教师结合阅读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学习,奠定感悟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时,教师以视频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深入阅读,获得感悟。首先,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精彩片断,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情形,并对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人物有了较为直观、深刻的印象;其次,等到视频观看完毕,教师引领学生快读文本内容,并回答问题:1.林冲和洪教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请你用语言描述他们两人的性格。2.林冲与洪教头为什么要比武?比武过程是怎么样的?结果如何?由于前面有视频情境的铺垫,学生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都想一探究竟,获得更深的感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奠定学生感悟的基础。小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能够得到更深的感悟。

二、启发学生思维,增强阅读感悟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文本内容,设计有价值的、有启发性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促进感悟,强化感悟效果。例如,在学习《艾滋病小斗士》这一篇课文时,教师设计了如下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增强学生阅读感悟效果。1.什么是艾滋病?文中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2.“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从一个“挺”字,你读出了什么精神? 3.学习完课文,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艾滋病患者?请谈谈你读完课文的感受是什么?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语文教师设计了开放的和半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阅读,加深感悟。特别是问题3,与学生平常的行为、生活有关,也最能体现学生阅读的感受和阅读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语文教师设计问题3,旨在升华“遏制艾滋,履行承诺”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同时自觉抵制艾滋病,健康生活,健康成长。总之,学生要有所感悟,教师必须以问题作为牵引,让学生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三、腾出留白空间,有效实现感悟创造

阅读不仅是体验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要腾出留白空间,有效实现学生的感悟创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自身深化对文本的阅读,找出留有艺术空白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对作品有一定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文章写到汤姆把鱼放回水中之后就收尾了。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汤姆钓到鱼和汤姆把鱼放回水中的心情作对比,感悟文章主题。然后,语文教师再针对“鱼放回水中之后的命运”的艺术空白,让学生结合想象,续写这条鱼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本的理解,续写创造、构建属于自己的文本故事。有学生写了鱼被放回水中,但是不一会儿其他钓客来了,直接钓上了这条鱼,于是这条鱼最终的结果是掉到了别人的饭碗中;有学生写了鱼被放回水中,变聪明了,都留在水较深的地方,不再乱咬鱼钩等。这些文本的再创造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思维习惯、想象力而形成的。每一个学生的感悟不同,再创造出的作品续写也有所不同。在这个填补艺术空白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深化发展,对作品有了重新的感悟与认识。

如何让学生获取不同的感悟,个性得到发展,值得语文教师不断探讨。语文教师可以从情境创造、问题设计、艺术留白这三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