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手法,就是教学的方法、手段、技巧,其内涵非常丰富。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法,会使一节课思路清晰、过程灵动、训练到位,会使学生的活动充分、课堂的积累丰富,会使学生当堂真有收获、大有收获。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实践,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话题式手法

话题式手法,就是用设计若干话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索内容,表达感受,使学生的学习有抓手、有主线。如《最后一课》,我设计的主体环节就是一个“变”字说人物,即在上最后一课时,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跟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围绕这一话题,学生找找、画画、议议,来感悟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又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朗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以题目“小”、“石”、“谭”、“记”这四个字为话题,结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内容能表现出这四个字。通过学生的赏析、交流,在对话题的品析中理解了文章内容。

二、说读式手法

说读式手法,就是用边读边说、读读说说、说说读读的方式理解、品读课文。如在教学《猫》时,我就采用了说读法。朗读课文之后,抛出话题,从三个方面来说:说猫,说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说人,说说人的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说文,说说文的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每一个话题学生先在文中圈点批注,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或追问、或点拨、或指导朗读、或归纳方法。教学在边读边说的漫谈中向前推进,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却收获颇丰。

三、学法式手法

学法式手法,就是以课文为学法实践的载体,训练一定的学习方法。如在教学《望岳》和《春望》这两首诗时,我就采用了对比阅读法。在熟读两首诗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交流,探讨诗歌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对比,最后归纳出体裁、背景、内容、主题四个基本方面。接下来,学生逐一进行比读。通过多角度的比较,学生对对比阅读这一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有了一定的掌握。

四、创编式手法

创编式手法,就是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运用与处理课文,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如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我让学生从晁盖、吴用等人的角度改写了这个故事,再把改写之后的故事与原文进行对比,这样既理清了生辰纲被劫的过程,又使得原文中杨志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创编式的教学手法,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对比阅读能力,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五、联读式手法

联读式手法,就是从某篇诗文扩展开去,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课内或课外诗文联起来,或扩读,或比读,或专题研讨,或集中感受某位作者,或重点了解某种文化知识。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就搜集了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上课时,先研读了课文,再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苏轼的作品,并赏析其中的一首,最后说说你对苏轼其人其文的总体感受。学生的交流虽然还比较肤浅,但他们对苏轼的作品已有了兴趣。通过一首诗,延伸许多诗,走近一个人,这是我在教学名家名作时常用的手法。当然也可以按风格联读,按体裁联读等。

六、妙点寻踪法

妙点寻踪法,就是抓住文章的一点,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特点、一个写法等,全篇辐射,赏析妙处。如在教学《口技》时,我先让学生找到文眼“善”,再让学生多角度地寻找“善”在何处。通过交流,两个场景的精彩描写、观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详略的安排等内容上、语言上、结构上的妙处被悉数引出。又如在教学《香菱学诗》一课时,我设计的重点环节就是“一字品香菱”。熟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划出相关语段,用一个字来概括香菱是怎样学诗的。把这个字展示在黑板上,并逐一说明理由。在交流、点拨的过程中,学生明晰了人物形象,感受了精神,学到了写法。

教学手法的设计角度多种多样,绝不止以上几种。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把握住了这一点,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会涌现出更多带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