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各校探索高效课堂已经有一年时间,已基本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在深入课堂听课中,却发现有些数学教师课堂行为与数学学科特点“不和谐”。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及听课、走访学生的情况,我认为数学教师在高效课堂的实施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感悟概念,抽象公式

数学概念和公式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客观性,所以必须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来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图形、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如讲到梯形时,可引实物梯子,使学生通过观察梯子的形状,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梯形的概念,即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这样,从实物形象中学生不仅感悟了概念,而且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区分开来。在概念的理解上,也可以紧扣概念“文字”, 如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结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后的图形,从位和型上观察同位置的角、同旁且在内部的角、内错角。

二、确保有效,催生高效

自各学校探索实施高校课堂以来,课堂气氛确实发生了变化,学生思维活跃了,发言也积极主动了。但欣喜之余,我们又不得不正视这样一种现象,数学课堂上有些教师盲目追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探索活动的内容不切合实际。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最终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效果。如数学知识间的联系、知识点的串联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学生很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完成,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在听课中,有些教师为了营造学生探究合作的气氛,不管所学知识能不能探究,需不需要探究,都会让学生装模作样地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一下。似乎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较复杂的知识让学生合作交流,不仅浪费了时间,还难以取得实效;过于简单的知识让学生交流,只会让人觉得流于形式。在一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一位教师讲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叫了三组学生上台表演。花费了两分钟时间,最后只是说明“比个子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目的是为了强调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的都是“同一个数”。这样的活动显得多此一举又浪费了时间,课堂活动的效果不在于学生活动的形式多热烈,也不在于教师对课堂形式“完美”的设计,而是看活动是否有效。只有课堂的探究、交流和教师的提问有效,才能催生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课件演示,勤动手脑

多媒体课件有着大容量、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等优点,但它只是辅助数学教学的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授课,数学课堂上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例如,板书、公式的推导过程、解分式方程及几何证明题等知识,用多媒体容易忽略知识的产生过程,容易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有些知识学生虽然暂时记住了,但记忆时间不够长久,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有些数学教师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看起来教给学生的知识不少,结果学生一动手练习问题就出来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选择,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周密考虑,将媒体课件的使用和数学学科特点、学生的动手动脑训练合理结合,用规范的板书给学生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不能一味地追求大容量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数学教师要辨证地、理性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数学教师的追求,相信只要我们能正确理解新课标,结合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辨证地、科学地、理性地探索实施,一定会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定能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 山东省铜川市宜君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