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展示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候,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时间往往都是属于教师的,而进入新课程以来,虽然说多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环节,但这两种过程是属于知识生成过程中的,唯有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结果的一次综合体现,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机会,通过良好的课堂展示平台的搭建,就可以比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正是从这一想法出发,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学展示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课堂展示的内容与能力培养

课堂展示展示什么?这是研究课堂展示及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问题。对于小学语文而言,课堂展示的内容一般需要“一防止”和“一注重”。一防止是指防止学生展示重复的内容,或者展示某一个问题的某种固定的答案。一注重是指课堂展示要注重思维含量,即学生所展示的内容可以是不正确的,但必须是经过缜密思考的。当然,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所展示的就不一定是某一问题的答案了,也有可能是一个问题,即在小组内讨论未能解决的典型问题,也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一同去想办法解决。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有《狼和鹿》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标题与内容很能够吸引学生去学习,而文章所表达出的思想也能激发学生去进行思考。根据笔者有限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教学论文的学习与参考,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读完本文后都能够顺利得出“保持生态平衡”这一标准答案,因而本课也就有了讨论的价值与必要。实际教学中,在一定时间的讨论之后,笔者让学生去展示,展示围绕两个内容进行:一是为什么说狼会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二是为什么说人会成为森林和鹿群的“祸首”?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有相通的地方,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角度的看法。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说:之所以说狼是功臣,是因为狼吃掉了病鹿,而之所以成了祸首,是因为人杀了狼保护了鹿,却让大批的鹿毁掉了森林,且在自身之间传染着疾病。但也有学生在展示中表示出疑问:狼是坏的,为什么却在森林里发挥了好的作用呢?而这一问题也是激发其他学生思考的问题,在学生的印象中,受很多故事的影响,他们已经认为狼是“坏”动物,而加上课文开头描述了狼吃鹿的情形,使得学生的心理与课文中人的心理是一样的,即一种保护弱者的心理。正是在这种心理的主导下,且对生态平衡认识不够的情形下,才发生了森林被破坏的情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结合先前经验且善于质疑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恰恰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堂展示的方式与能力培养

仍然以上面提到的《狼和鹿》的课堂展示为例,笔者首先选择的是让学生进行口头展示,而学生自然也就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出来。在此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那些平常不怎么敢于表达的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要努力让他们动起来,即使他们在表达中可能存在一些缺陷,但也要重点表扬与激励。记得当时课堂上有个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课文的题目是《狼和鹿》,但课文中却主要讲的是人对狼与鹿的生活的干涉,为什么课文标题中不说有“人”呢?这个问题不仅引起了同学的兴趣,也引发了笔者的一点惊喜:是啊!人才是森林破坏的祸首,但课文的题目却不说人,这是为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更重要的是,这个学生以往可是不怎么敢展示的啊?看来这个问题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于是笔者继续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进行展示。而在后来展示的时候,还是那位学生作出了解答:如果没有人,狼和鹿就是老师你所说的平衡,而人之所以成了祸首,其实并不是人故意这么做的,人也是出于善心,但由于人忽视了自然界的规律,才让人无意当中成了祸首。

这一认识显然是超出了笔者的意料的,也是其他学生所没有想到的,他的回答引起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而这一掌声,既是对该学生语文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课堂展示的一种肯定。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什么范围内的展示,评价都是必须的。在组内展示时,同学尤其是组长的评价是重要的,在整体展示时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是重要的,评价不一定非得是口头语言,有时一个表情,一阵掌声,对于展示的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促进,而正是由于这种促进力的存在,又使得小语课堂展示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大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