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与人脑正常思维有明显的差异,正如人的思维依靠对客观现实情况的直接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主要以人脑对数学知识和体系进行的初步了解及形成的感知为基础,在人脑的识记中借助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及演绎等手法,将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规则,在大脑中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规则,继而在具体的数学问题解答中进行运用。高中数学思维并非直接等同于解题,而是存贮于高中学生大脑中的,对高中数学知识体系进行理解、分析等的能力,多建立于对高中数学知识点如公式、基本概念和定理等的基础上,诸如对立体几何的空间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各个单元相关知识点进行提炼、总结和汇总的能力。

一、当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误区

随着新课标的普及和推广,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数学思维活动为教学培养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在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等教学新目标的融入后,开始对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指标进行调整。从当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和效果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多以知识点和习题的讲解为重点,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源自自发的领悟。尽管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均趋向成熟化,但是在其进行数学思维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想、分析、推理、判断、探究等较为片面化,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容易被答案和知识点等所束缚,因此其建立起来的数学思维并不全面。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思维要求极其严格的学科,一旦学生在数学思维的构建中出现思维障碍,必然不利于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在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中思维定势和惯性同样也是影响学生进行判断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时,受到大脑中惯性思维(包括已经形成的不正确的印象)的影响,学生很容易重复之前习题中所犯的错误,比如见到术语就直接带入公式、看到数据就直接进行验算等,或者认为所做的题目与之前题目类似,解答过程和结果必然类似等。就当前高中生习题过程中较容易产生的错误多在“审题不清”、“想当然”、“知识点记忆不牢靠”等方面。选择性记忆和教条式记忆同样是影响学生数学思维构建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方程和函数、向量和直线斜率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间断性、孤立的理解,过度重视公式的形态和内涵而忽略其灵活性转化就必然会成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脱节,因而会引发思维的不连贯,思考范围的狭小以及考虑问题的遗漏等。

二、高中数学突破思维障碍提升能力策略

1.教学内容生活化,将理性思维转化为感性印象。

相较于语文课程而言,数学课程和数学思维之所以很难构建,主要因为学生对逻辑性和纯抽象的知识识别和理解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为改变此问题,教师可以将日常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类新鲜话题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鲜活”的数学印象和数学概念。

2.培养探究意识,使用“错误本”消除惯性思维。

高中数学中的公式、各类法则、分析问题的方式和步骤等,从根本而言均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多习惯于背诵课本中的各类公式,但是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很容易被忽略。以苏教版高中数学课本内容为例,高二数学立体几何的综合运算题型中,往往会包含平行线、平面垂直、空间角甚至三角函数等的知识点,因此此类知识点可以串联起来做成知识体系来系统的识记、理解、运用。借助使用类比、归纳等方式,不同单元的知识点也可以串联起来,比如苏教版《立体几何的初步识记》中,空间几何体与第四章中《平面解析几何的初步识记》之间的关系,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引导时,可以从经验分享角度出发,将教师对本单元甚至本册数学知识体系的串联方法通过举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逐步自行归纳和汇总,尽管此种方式有一定的强迫性,但是从效果角度来说,对于消除学生对知识点之间关联度的识别度不高的问题而言,其帮助作用更加明显。

综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正确认识知识点和数学规律是关键,此外如何审清题,如何运用现有的数学思维、基本原则等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更是构建数学思维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建议教学双方都能够正视自身当前在数学思维培养中的现状、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解决问题,调整思维构建计划,从“会学”向“会用”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