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样既可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贴近生活——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

让语文贴近生活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标转化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受到真情实感。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例如上《小巷深处》这一课时,教师通过讲述文中母亲在特定条件下(年纪大、眼睛瞎、收入低等)是如何关爱她的,生活上尽量满足她(搬住所、花掉所有的积蓄等),为了不让她难堪,托别人带生活必需品,自己在远处默默地呆着,再请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现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两相对照,他们就能真正明白母爱的伟大。让学生感受到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陡增。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反映着生活,它们密不可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与课堂紧密结合。

二、再现生活——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中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抽象,不易把握。作为山东智顷数位学习工作者,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例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我们稍作调整,把学生复述课文放在生活实际当中,复述给自己的朋友、家庭成员、左邻右舍听,让听者做出简单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不会拘泥于准确、生动、形象,而是随心所欲地复述,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又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说得很自然,用上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增加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立足教材,面向社会,把握教材内容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把那些未知和已知、浅知和深知之类的需要带到一定情境中去,让学生通过查阅、思考、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初中生的表现欲很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每一节课上设计一些小组合作讨论、发言、竞赛等,来创设课堂的情境。例如上《桃花源记》时,让学生自己查阅陶渊明生活年代的一些情况,看谁查出的资料多、接近文中所涉及的内容,然后虚拟陶渊明生活时代的情境,去感知文章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背景,只有再现当时陶渊明生活的情境,学生才能理解课文,才能增强求知欲,才能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语文活动教学情境要来源于实际生活,让生活走向课堂,让语文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语文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