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这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提高阅读教学比重的同时,更要重视规避传统课外阅读指导工作中的误区。因此,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阅读视野,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一、采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以兴趣的培养作为主要推动力。①课内引趣法:即对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生学完古诗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或者让学生阅读一些儿童诗歌。②故事激趣法:即教师充分结合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更多的相关故事,如可以从《小红帽》的故事引导学生去阅读格林童话。③交流展示法:即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介绍好书,做读书心得的交流等活动,如有的语文教师在班级的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了“读书心得”栏目,为小学生语文阅读心得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

小学生不仅具有好奇心,还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时会希望得到他人的称赞,满足自己在阅读中的成就感。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制订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课外阅读心理。例如,朗诵比赛、讲故事、“读好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进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勤读书的热情,让学生时常保持较高的阅读信心与热情,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逐步养成。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传统的“范读”教学手段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多数情况下是听得懂,读得出,但却未必真正理解,也就谈不上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浪费了课内教学的时间,也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丧失了主动性、创造性以及阅读思考能力。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自主意识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到动口、动手与动脑的充分结合,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自主读书实践的数量和难度,进而使学生的书面语言感受能力不断提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四、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多读书、读好书,提高阅读效益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目标,让学生多读适合特定年龄段的精品图书,这样才能确保课外阅读的效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全新阅读教学形式,拓宽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形式和渠道,增强课外阅读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书籍,避免低俗化少儿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多选择既符合小学生学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能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读物,如《好孩子床头经典系列丛书》、《安徒生童话》、《冰心儿童文学全集》、《一千零一夜全集》等课外读物,基本都是集趣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于一体,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将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端正课外阅读的态度,养成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与价值,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与延续,在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开拓学生语文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处于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课外阅读指导思想,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教学形式和引导策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自主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