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因需要而适当地引进其他文本,和当前学习的课文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互文本,让学生在互文本(引进文本)的对照中,积极地和目标文本(课文)形成对话,从而深入解读目标文本,采用这种方式所构建的阅读教学,称为互文阅读教学。在互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互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在比堪、印证中去理解目标文本的内涵。在互文阅读教学中,选择互文本是互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1.选用典故。

典故也称掌故,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典故能用最少的词句,表达最大的信息量,容纳更加丰富多彩的内涵。在教学中,有必要利用典故引导学生追溯历史,了解典故的来源和意义,准确把握人物的情感和文本的深刻内涵。

2.选用原文。

在语文教材里,很多作品是经过编者删改之后的选文。作为老师,应该意识到,虽然是选文,但主题内涵是不变的,因而阅读有必要与原文进行对比,当我们读了原文之后,就会发现原文中有些描写更能表现作者的主观诉求。

3.选用背景资料。

传统阅读教学将目标文本看作一个单一个体,只注重对本次阅读中目标文本的单纯理解。在教学中,引用背景资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文本的内涵,也能拓展学生视野,增强人文素养。

4.选用相近文本。

所谓相近文本,就是在主题、结构、表现手法、语言、意象、原型、题材等方面与目标文本有着引用、模仿、借鉴、转换、颠覆等关系的文本。引进相近文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个性中寻找共性,从而建立起自身的“资料库”,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从“资料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更准确、更科学地解读目标文本。如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以组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国论》、《阿房宫赋》四篇诗文的互文阅读,引导学生讨论,四篇诗文中各记叙或引用了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四位作者为何要采取这种表达方式?这样的阅读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借古讽今”、“借史抒怀”的抽象概念,而且也会进一步明晓了“借古讽今”、“借史抒怀”的言说策略,同时在思想深处触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5.选用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文本产生后,后人围绕它进行的对话交流,文学评论可以丰富我们对文本的认识,将我们与文本的对话引向深入。对文学评论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是在摆脱文本的限制后,从多个角度利用文艺理论来分析文本,从而获得对文本的全方位理解。比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以引用对王维的评论,以及对《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评论。殷潘《河岳英灵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李东阳《麓堂诗话》、杨朝英《阳春白雪集》、曹雪芹《红楼梦》中都有关于对王维诗的评论,这些评论不仅记录了前人与诗人对话的结果,而且这些评论之间也互相对话交流,在文学评论引导下,建构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种理解无疑是有深度的也是有广度的。

6.选用声像资料。

文本与相关的声像资料,如录音、视频、图画也构成了互文关系,由于声像资料具有形象性、立体性等特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很受学生欢迎。如教学《桥》,可把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大船下沉时的镜头剪辑过来,大船在慢慢下沉,在这命悬一刻、死里逃生的时候,对每个人的意志品质、道德情操进行着无情地考验和拷问,人们在迈达特的指挥下,妇女、儿童在前,而那些身强力壮的男人们,自觉地走在后面,最后,大船沉了下去。而迈达特,却带着坚毅的表情,镇定地指挥着这一切,随着大船徐徐沉入海底。在《桥》里,老支部书记在洪灾来临之际,指挥若定,舍己救人、舍子救人,与《泰坦尼克号》里的迈达特不是如出一辙吗?尽管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面临死亡时,人们的选择,人们所表现出来的人文情愫是相差无几的,这就是人类,这就是人类的文明。通过一篇短短的课文,要把精神拔高到这样的高度,只有通过互文本才可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