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与晚

有句俗语说得好:做事宜早不宜迟。意思是说为将要做的事情提前做些准备工作,使接下来的工作变得简单而顺利。

大多数学校是在初三年级才开设化学这门课程,虽然在这之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字母书写的基础,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记忆仍有很大的难度。初三化学教材在第三单元才开始介绍认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为了避免突然接触太多的符号,给书写和记忆带来麻烦,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恰当地利用“早”与“晚”。

在最初一、二单元的教学中,提“早”就陆续地给学生介绍认识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元素符号并强调学生书写和记忆。哪怕是一节课能掌握一种元素符号也可以,积少成多。到了第三单元,学生们就可以熟练地写出一些元素符号或物质的化学式了。这样到了“晚”些时候,学生就有更多的精力来主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记忆了。

勤与懒

无论做什么工作,大家都喜欢“勤”快的人,而不会喜欢“懒”惰的人。但是,我却要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勤”与“懒”。例如,课堂上每遇到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教师就要“勤”问学生应该怎么写。但这时教师又要表现的“懒”一些,即不要急于在黑板上替他们写出来,而是一边让学生回答,一边让他们在练习本上认真书写出来。教师要“勤”快地走下讲台巡视,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同时也要督促学生们互相检查对错,互助提高。或者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对照,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犯眼高手低的毛病。

学习过初中化学的人都知道,教材内容特别琐碎,很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很有文科的特点,尤其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这时只有“勤”,才能扎实稳步地前进。

多与少

在课后的作业布置中,并不是多多益善。能在课堂完成的尽量在课堂完成,这样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作业布置量的多少应该轮番交替,容易的题多布置一些,难题少布置一些。例如在布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这类题时,我的做法是每次只布置一道难度适中的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认真书写,确保计算题步骤的完整性,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难与易

这里的“难”与“易”是指课堂检测题以及课后作业的问题设置,应该有“难”、“易”之分。比如我校这届毕业生,五班的学生比其他四个班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学习自觉性高一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五班的学生反应快,接受新知识也快。因此课堂提问、课堂检测以及课后作业中的问题都相对难一些、范围广一些,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相对来说,其他班却不能这样,在一系列课堂检测题以及课后作业的设置上,就应该相对容易一些,以给他们足够的自信。

快与慢

在平时的教学进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为赶进度而追求“快”,赶完新课内容后,再“慢”下来复习,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前面的知识赶得太快,会使大部分学生接受不了,跟不上进度而厌学,甚至会放弃。因此,还是应该“慢”一些,稳扎稳打,这样到了最后的复习阶段才能得心应手。

高与低

作为教师,已经是拥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了,已经站在了知识的“高”地,而孩子们却相对是在这一知识的 “低”谷。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你的“高”地走下来,走到学生们中间,以学生的姿态来体会如何学习。把自己放在一个未知的领域,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只有这样,你才能亲身体会到应该怎样从最简单的知识入手,慢慢学习提高,由“低”到“高”,从无到有。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便于教师的授课,我们都应该积极地接受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