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作为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应当有效地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任。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谓是任重道远。

一、为学生打造一个阅读的环境

阅读是需要环境的。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打造一个阅读环境,关键的着力点是从外部赋予学生一种力量,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与氛围中认识到读书的必要与美好。常见的方法有:在教室内张贴读书箴言,出好几期阅读专题的黑板报,借助于校刊让学生拥有一个习作发表的园地,让学生准备读书笔记,进行阅读演讲比赛等。但满足于此显然还是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研究表明,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兴趣激发和动机形成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阅读氛围的营造,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动机和兴趣上有所改变。知道了这一原理,那我们在环境打造方面就可以有更多更新的招式。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定期说出自己近期的阅读感受,这一活动一般放在每周五的语文课上进行,让一两个学生说说近期读的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对自己有什么启发等。

二、为学生营造一个阅读的心境

所谓阅读的“心境”,是指学生在阅读前能够有一种阅读的主动愿望,在阅读中能够将自己与文本结合起来,这样就达到了一种主动阅读、人书合一的情形。如果说外部阅读环境的打造还是一种外在的驱动力量的话,那我们希望学生的阅读习惯更多地由自身的内在驱动力量来养成,而这正是阅读的“心境”。

笔者印象较深的有这样一个例子,在一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段时间,班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总会在放学或课间跑到学校的种植园去。经过调查之后才知道,他们这段时间对植物、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立即决定推荐学生阅读《森林报》系列,家长自然是非常配合的。于是那一段时间,班上很多学生身边都有《森林报》的书籍。春夏秋冬四季中,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所表现出来的生活让学生如痴如醉。在此基础上,笔者再结合学生的阅读感受,让他们在周五的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分别表述出自己所理解的书中的经典片段……这段时间的阅读效果非常好。

后来反思这一过程,我发现良好的效果并非来自于教师的所谓精心设计,教师所做的只是在学生已有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书籍放大了他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动机。而学生的知识面与阅读水平也正是在以书为载体的阅读过程中得到提高的。从最本质的角度来看,这正得益于学生自身已有的良好心境。

当然,很多时候心境还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必须承认,小学生的感情世界是十分丰富的,一件好玩的事可以让学生笑个不停,而一件忧伤的事也会让小家伙的眼神有些悲伤。在这些时候,让学生阅读与其心境相关的书籍,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三、为学生提供科学的阅读指导

笔者是倡导自由阅读的,也就是说最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阅读,因为这样可以让阅读更好地贴近学生自身的实际。但笔者也发现,自由阅读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为学生的判断能力往往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技巧有时也需要培养。因此,教师提供的阅读指导主要在于帮学生掌握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并在学生的阅读中将阅读能力稍弱的学生“扶上马,送一程”。

当下小学生读物可谓是良莠不齐,一些魔幻的书籍并不适合学生阅读,这个方向显然应由教师来掌控。而对于阅读技巧,笔者此处想举一个例子,那就是笔者注意到小学生阅读速度一般较快,他们注重于书中的内容情节,而对其中的写作技巧则容易忽视。于是笔者就提醒学生:如果是你自己想表达同样的意思,你会用什么语言呢?这样的问题往往能够让学生深入思考,进而在思考中获得良好的阅读技能。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外部的力量,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力量,只有当内外合力达到最佳时,学生的阅读习惯才会有效养成。